玉田生活网

查看: 1156|回复: 0

清同治章丘知县蒋庆第【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清同治章丘知县蒋庆第


发帖者:泺郁     时间: 2011-4-28       来源:文史博览 - 济南论坛 济南社区


西彩石村北房彦谦墓前有一通题名“隋监察御史房公彦谦墓”的护墓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章丘知县蒋庆第所立。该碑一侧的碑记中详载有时章丘县地方官员、开明乡绅以及县学仰慕昔先贤,恻墓碑之颓圮,遂多方筹措粮米,契买墓地,建设护碑庀楼,对房彦谦墓、碑刻和石刻进行保护的经过,并立规建制,刻石勒条,明令地方对墓葬、碑刻等加以保护。上世纪八十年代,历城县政府为房彦谦墓东约一公里处唐永徽三年的“清河太夫人墓”墓碑亦加盖了同一制式的护碑庀楼予以保护。现在,两处庀楼依然屹立在村北赵山之南的原野之上,一东一西如同双璧遥遥相对,为古村西彩石凭添了几分庄重典雅的文化气息。除房彦墓外,蒋庆第还为清代章丘进士、曾任职其家乡直隶玉田知县的恩师李廷棨葺墓庀碑树坊,作墓表,一时亦在章丘传为佳话。

蒋庆第籍贯直隶玉田县,字秀萼,又字箸生,号杏坡。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年83岁,虚度84年,亦属“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人生关口之年,结果他也没过了这个坎。蒋氏族人传说他“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二十岁中进士”,但编纂于光绪十年的《玉田县志》载,蒋庆第为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科(1843年)举人,咸丰二年壬子科(1853年)进士,与其族人所传的说法有一定差距。志书所载应该是正确的,蒋庆第20岁中举人,30岁中进士,亦属正常,族人之传言未免有些过于褒扬其少年聪慧的夸大其辞。蒋庆第中进士后的第二年,恰逢清朝重臣,领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头衔的军机大臣祁俊藻提倡朴学,延纳寒素,疏言:“军兴以来,不讲吏治,请下中外大臣,保举循吏及伏处潜修之士,以备任用。”自举原任同知刘大绅、按察使李文耕、大顺广道刘煦,请宣付史馆入循吏传。又荐直隶知县张光藻、陈崇砥、王兰广,山东知县蒋庆第,山西知县程豫、吴辉祖及江南优贡端木采,山西举人秦东来(《清史稿·列传一百七十二》)。蒋庆第亦在举荐之列,作为“伏处潜修之士”“释褐宰山东”,步入仕途出任山东知县。

对蒋庆第的一生经历,《玉田县志》传云:“蒋庆第,字箸生,前进士叙伦子,为文不蹈恒蹊,总角时受知于邑侯李,擢冠童子军,释褐宰山东,历博平□潍诸县,皆有声,锄豪强、御捻逆,战守最一时。旋引□买田黄瓜峪,茅屋数椽,戴笠出入。将老焉以军务□□,宰章丘,治最久。尝手刃不轨者数人,督练军捍□□,东见隔岸民迫于贼,辄厉声呼渡,贼遂引避,盖其先声夺人也。章丘为前令李君故里,抵任时李已□化,乃厚恤其家,以报凡梓乡,义举皆慨然解□□。因有兄官同省,循例回避,去官改中书舍人,侨历下,人多惜其赋闲焉。互祥厥考叙伦传。”又,其父蒋叙伦传载:“庆第成进士,历宰武城、潍县、汶上、博平、峄县、章丘,皆有政声,以军功赏戴花翎特用知府,改官内阁额外中书。侨居历下。”

读这段小传,让人可以了解到蒋庆第人生五个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是一生多任职山东地方知县。传云其“历宰武城、潍县、汶上、博平、峄县、章丘,皆有政声,以军功赏戴花翎特用知府,改官内阁额外中书。”从诸多地方志书资料所载蒋庆第入仕后的宦迹看,的确如小传所云,任职次序亦同传所载。蒋在山东各地任职经历是:

咸丰三年(1853)三月,戍理武城知县(《武城县志》);

咸丰三年(1853)七月,署理潍县知县(《潍县志稿》);

咸丰四年(1854)代理汶上知县(《汶上县志》);

咸丰四年(1854)十月任博平知县(《博平县志》);

咸丰五年(1855)九月回任博平知县(《博平县志》),其中咸丰五年七月至九月离任,顺天宛平举人丁楷代理;

咸丰七年(1857)八月调任峄县知县(《峄县志》);

咸丰八年(1858)六月回任博平知县,十年四月又离任(《博平县志》);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复任博平知县,六年正月离任(《博平县志》);

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任章丘知县,十年离任;

同治十年之后,改任内阁中书。

期间,蒋庆第从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离任博平知县至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复任,之间有五年之久的空缺期,估计应该是丁忧在家,待考。

二是“因有兄官同省,循例回避,去官改中书舍人”。蒋庆第兄弟四人,依次曰庆笥、庆瀛、庆篪、庆第。蒋庆第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属最末,按章丘话讲叫“末都郎子”。老大蒋庆笥中举人后曾在山东任地方知县,后在山西数县任知县数十年。老二蒋庆瀛事迹不祥。老三蒋庆篪中秀才后投清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帐下为幕士,因军功官至道员。先以同知衔候补知县署理淄川,并于同治二年二月监制名曰“威武大将军”的重1600公斤生铁大炮,安置于淄川西关炮台之上。同治二年秋八月,以候补知县署峄县县事。因其弟庆第此前曾任职峄县,口碑颇佳,故“民闻其至远近大悦,以为必能拯于水火也”。约同治七年(1868年)前后任金乡知县,重修金乡山阳书院,倡捐增课田至2017亩,交邑绅存当铺生息,以供书院修缮及生童膏火之费,并与乡绅陈文显等修建考棚18间。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任东平知州。由此得知,蒋庆第“官同省”之兄应为三哥蒋庆篪。蒋庆第改任中书舍人时,其正在金乡知县任内。看来清代时官员任职即有严格的回避制度,父子、兄弟不能在同省任重要职务,官员也不能在原籍省份任职。蒋庆第“改官内阁额外中书”约在同治十年(1871年),时年48岁,正是年富力强、有所作为的年龄,从一位“有胆略,任事刚果”且政绩卓著的“特用府即补知州济南府章丘县正堂加四级”轰轰烈烈做事的实职知县,转任基本闲赋“掌撰拟、记载、缮写” 等专事文案工作且不在编的虚职“内阁额外中书”,对其人生未尝不是一大打击。故时人多为之叹息,“惜其赋闲焉”。

三是与章丘的不解之缘。传中的“邑侯李”指李廷棨。李廷棨字戟门,号萼村,章丘埠村镇西鹅庄人。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举人,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进士,先后任直隶新城、玉田、宛平知县和深州知州。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广州知府,翌年改任雷州知府,升湖北荆宜施道。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调直隶霸昌道,又擢顺天府尹,以道员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授直隶通永道,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任。李廷棨为官廉洁勤勉,待人宽厚,勇于任事,颇有政绩。特别是他自奉极俭,日常饮食唯一碗小米饭而已,人称“小米李”。著有《纫香草堂诗集》、《纫香草堂文钞》、《纫香草堂诗余》等,曾与吴连周辑《绣水诗钞》,收录章丘籍诗人作品八百多首。李廷棨于道光十七年任玉田知县,对己生活要求极俭的他却捐出养廉银作为县学的膏火资——即奖学金来奖赏和鼓励学习优异的学生,童年时期的蒋庆第就是其中受益者。《玉田县志》传云:李廷棨“……廉正慈惠,治狱有蒲鞭示辱风。自奉极俭,恒饭稷,人称小米李。捐奉益书院膏火资,喜奖进士,类蒋大令、庆第其所识于总角时者也。……”故,蒋庆第任李君故里的章丘知县后,虽恩师已故,但他“乃厚恤其家,以报凡梓乡”。可见蒋知县也是一个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

四是“历……诸县,皆有声,锄豪强、御捻逆,战守最一时”,政绩显赫,军功卓著。《峄县志》传云:“蒋庆第,……咸丰七年秋八月由博平县调署。公学识精博,通晓古今,簿书填委断决如流,而摘发奸伏无稍遁隐,一时有神君之称。先是粤匪盗居江宁时窥伺漕运,而本境匪徒假其声势所在,啸聚千百为辈,官吏不复能治,公以贼氛日恶浸淫且攻城,而兵役皆脆弱不可用,乃整顿团练激以大义,闻警躬率以进力攻大破之,土匪大半解散,由是县中人心始定。而城垣久圮,濠堑无存,势不能为。一日守候巡城慨然,即日与诸绅耆定议,庀材鸠工,不数月楼堞焕然屹若金汤。阅岁贼大至,帕首数万众蚁附队攻,卒以隍堑峻固不可乘解围去。则皆贤侯先事修筑之力也。侯去任至今四十余年,而民思之如一日也!”蒋庆第知峄县后的第一大功劳是平定“幅匪之乱”。咸丰七年(1857年)初,磨山、层山一带幅军首领李其孟聚众千人与官府对抗,威震鲁南。沂州知府无力弹压,奏报山东巡抚请求派兵镇压。清廷下令急调蒋庆第为峄县知县,林士琦为费县知县,募兵招勇,进剿幅军。蒋“闻警躬率以进力攻大破之,土匪大半解散,由是县中人心始定”,保了一方之平安。第二大功劳是修筑了坚固的峄县城墙。其见到县城“城垣久圮,濠堑无存,势不能为”,便“与诸绅耆定议,庀材鸠工,不数月楼堞焕然屹若金汤”。在其修筑好城墙并回任博平知县的第二年—即咸丰九年(1859年),捻军刘天福部率数万众攻掠峄县,十年“土匪刘双印、牛闺女、滕四”率数千人乱峄,“帕首数万众蚁附队攻,卒以隍堑峻固不可乘解围去”。可见当年鏖战之急,赖坚固的城墙得以保县城未被攻破。峄县人在回顾这一历史时感慨万分,“非蒋侯先期修筑则贼至将无与守,故邑人称二君(注:指时带兵守城的千总姚鸿烈和徐州救兵常将军,合力挫败攻城“捻匪”)之功,而先尤德蒋侯不忘也”。

清同治初年,“捻匪”北窜山东腹地,赖文洸、张敏行、赵浩然等部分路进击,劫州掠府,袭扰济南、泰安、淄博、青州一带,鲁中州县告急。蒋庆第于同治六年(1867年)受命“以军务□□,宰章丘”。期间,先事营筑防堵工事,编练乡兵义勇,贼至又率乡众严守县南境长城岭锦阳关和邹平之哑妇口,“以故贼匪未得阑入,邑境得免于难”,带领章丘军民成功防御了捻军袭扰。《章丘乡土志》传云:“蒋庆第,……同治六年知县事,有胆略,任事刚果,法令必行。值捻匪扰邑境,北守河、南防关,筹兵筹饷事多棘手,皆悉心经理,事定而民不扰。又捐廉积谷以备荒年,添助膏火以励多士,至今已踰四十年,士民沐其德泽感念不置。因立祠祀之。”

由于蒋庆第防“捻匪”有功,清廷给予了许多头衔,并以军功赏戴花翎。到同治八年(1869年)建房彦谦墓护墓碑时,他的职衔全称为“特用(知)府即补知州济南府章丘县正堂加四级蒋”。

五是体恤民情,勤政爱民,淡泊名利,受后人尊敬。蒋庆第先后在山东数县任职,所到之处哀民之苦,体察民情,为民解忧,颇有政绩,在各县均留有贤名。他在《解博平任之峄留别》诗中有“前年阳侯虐,黄流莽千里。去年苦旱暵,泉枯井无水。原隰遍生螈,戢戢多于蚁。今年更相继,蔓延势未已。岂繄阴阳愆,一错不复理。吾政不节欤,感召讵无以?以兹中彷徨,当食或失匕。我友清献裔,佳声在人耳。巧制惊出手,歌颂下车始。三年竟何成?疮痍累君子。糠秕黍在前,静言颡有泚” 之句。可见,他在离任之际还念念不忘连年水旱灾害给黎民带来的痛苦,反思自己三年任上的得失,心系百姓之情溢于诗中。以至于他在离开博平时,“父老携榼来,怜我远行迈。马前争遮留,喧阗溢阛阓。”人们既念其离任纷纷赶来送行,也念其爱民功德恋恋不舍地拦马挽留。蒋庆第在原籍老家也有很好的的口碑,在他为官期间每逢回家省亲,总是在离村五里远的地方下轿或下马,然后与邻里们打着招呼步行回家,以示对乡亲们的尊重。民国十三年(1924年)春,蒋家后人为他往玉田文庙乡贤祠送乡贤牌位时,乡邻倾巢出动为之壮行。蒋在所任职县去职数十年后人们仍在怀念他,章丘等县还为此“建祠祀之”。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员,能做到让后人感念其德而不忘这一点确是难能可贵的。蒋一生淡泊名利,向往自由恬淡、无辄无羁的田园生活。《玉田县志》载,他曾在老家“买田黄瓜峪,茅屋数椽,戴笠出入”,意欲归隐乡里,但后来还是受诏“宰章丘”。他的这一思想,在一首名叫《放衙》的诗中流露无疑:“隔坐青山劝放衙,小胥敛牍趁归鸦。城颓古堞斜通路,菊瘦荒畦晚见花。乡思涉秋浓胜酒,名心退老薄于纱。药囊抛掷书签冷,太息吾生拙画蛇。”青山菊花,颓城归鸦,乡思旅愁,残秋退老,冷签罢读以及叹息人生画蛇等归隐诗句跃然纸上。

蒋庆第曾祖父蒋上端,武生,以孙叙伦官貤封文林郎。祖父蒋诗,太学生,以子叙伦官敕赠文林郎江西崇义县知县,配李氏赠孺人;以曾孙式钰晋封通奉大夫,配氏晋封夫人。父蒋叙伦,号旧轩,诗长子。嘉庆丁卯科副榜,戊辰科举人,道光壬午科进士,官江西崇义知县。以子庆第官诰封奉直大夫,晋封奉政大夫;以孙式钰晋封通奉大夫。叔父蒋轶伦,号倩仙,诗次子,道光乙卯科举人,官职不详,以兄子庆第官貤封奉直大夫。蒋庆第和其兄蒋庆篪后来均定居济南,即志书中所说的“侨居历下”。蒋庆弟居司门口,蒋庆篪居岱宗街。蒋庆第有四子,分别为蒋志达、蒋式瓒、蒋式瑆、蒋式灌。

  蒋庆第一生著述颇丰,有《友竹草堂集》流于世。


附:蒋庆第所立房彦谦墓护墓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 ... 4&do=blog&id=4747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