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之美--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辞赋家。班昭家学渊源,史称“家有藏书,内足于财”。她的父、兄都是一代名人:父班彪,是有名的史学和儒学大师;大哥班固,则是《汉书》的作者,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二哥班超,名震西域,是打通“丝绸之路”的功臣。班氏家族,在历史上都留有美名。
由于家庭背景及受父兄的影响、鼓励,班昭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儒家经典和史籍,再加上班昭自身的天份使然,很快便拥有丰富的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成为当代的才女。由于家学渊源,班昭拥有浑然天成的灵性之美及端庄气质,在当代女子中,恐无人出其右。
完成父兄遗志 续修《汉书》
班昭的才华首先表现在续修《汉书》上。司马迁的《史记》所载事迹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而班彪曾作《史记后传》,以补汉武帝后所缺部份。班彪去世后,其子班固继承遗志,以《史记后传》为基础,编写西汉历史,即今所称《汉书》。班固经二十多年努力,总算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份。不过,就在即将成书之际,班固却因“窦宪案”的牵连,死在狱中,《汉书》尚缺<八表>和<天文志>未能完成。为完成父兄遗愿,班昭续修《汉书》,同时还得到汉和帝的特别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参考典籍。在马续的协助下,班昭补撰了<八表>,又写出<天文志>,终于完成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就在班氏家族接力式的撰写下,《汉书》终在班昭手中完成了。后代史学家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汉书》: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
《汉书》完成后,因其多用古字,比较难读,所以班昭曾在东观藏书阁讲解《汉书》,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跟随她学习,据说连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也曾跪于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讲学呢!
代兄上书
班昭的二哥班超,一生出入西域沙场,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年近七十的班超萌生返乡归隐的念头。于是派儿子班勇到洛阳,带奏章给皇帝,希望能准予返乡终老。无奈朝廷音讯全无,一耽搁就是三年。班昭对年事已高却仍客居异乡的二哥,不禁油然而生怜悯、同情之心,于是代兄上奏章给对皇帝说:“与兄同年代的人物多已凋零,而我二哥仍在沙场效命。现在他年已七十,衰老多病,头发全白,眼、耳都已不灵光,还手拄着柺杖行走。虽想尽全力报效国家,但对一个衰病老人而言,他又能做什么呢?”
班昭代兄上书的奏章中,句句真挚感人,连汉和帝看完之后也心生同情,于是立即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而班超终得以告老返乡。班昭以其真诚及文采感动皇帝,助兄达成落叶归根心愿,在当时传为佳话。
永远的“曹大家”
班昭十四岁时,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还生了一个儿子。本来婚姻十分美满、和谐,可惜几年后曹世叔突然过世,班昭独立抚养儿女长大,直至七十余岁,终生没有改嫁。由于班昭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老师,人们为了尊敬他,就称他为“曹大家”。(当时,人们把有学问且德行好的妇女称为“家”,读作“姑”。)
写《女诫》倡导女教
班昭在七十岁高寿之年还写了一本书,叫做《女诫》。
《女诫》共有七篇,一千六百字,七篇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这本书原是用来教导班氏家族女儿的私人用书,不料成书之后却被争相传抄,不久便风行全国各地。
在<敬慎>篇中,他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中国观念中所谓阴阳调和,唯有刚柔并济,夫妻才能和睦相处。在<妇行>篇中,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妇德;不瞎说霸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专心纺织,不苟言笑,烹调美食,款待嘉宾,是为妇工。”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德、言、容、工”妇女四项行为标准。班昭《女诫》一书,数千年来作为中国妇女的行为准则,影响钜大。
此外,班昭还写过赋、文等十六篇文章,她一生的作品,后来由儿媳丁氏整理为《曹大家集》。不过,今已佚失,只能看到《东征赋》等八篇流传下来。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著述的女子,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他的学识及品德兼具,在中国古代女性中,实不多见。由于班昭在文学、史学上的特殊贡献,当她高龄去世时,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举行国葬之礼,哀荣备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