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294|回复: 3

佛像鉴定注意真品伪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6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陕西
一尊多头多手的神像,台座上刻了古奥的西夏文,忽悠专家和藏家;明明是真品佛像,为卖得高价,刻上年代提前的刻款,有的伪款甚至用后来史上所称朝代的名称;民办博物馆陈列的那些表情甜俗、线条绵软的佛像是真的吗?现在作伪技术发达,在伪器与历史器物很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嗅出伪品的非历史“味道”……佛像鉴定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佛教文物鉴定专家金申将告诉您常见的佛像作伪手段,带您寻找佛像鉴定的基本规律。

还原历史环境判断佛像真伪

鉴定佛像的真伪,可以从造型样式、质地、工艺制作等多方面进行。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以外,还要从作品的历史环境来设身处地地想问题。

实际上,有些伪作不用从外表判断,仅从复原它的历史环境便可判断。如上海博物馆陈列的一件石雕吹箫伎乐人物,标明为唐代,高约40厘米,外形上与唐俑似是而非,就算是唐形吧,但致命的问题在于它是一尊可以从各个角度独立观赏的单尊石雕。按常理,若是石窟中的某个伎乐天人残件,这件雕塑还能成立,但请工匠雕这件东西是要花钱的,有谁愿意出钱单独雕个歌舞班的吹萧像供在家中欣赏?

又如一件铜铸的多手多头的神像,不知是何方神圣,对其消瘦的面相和不伦不类的衣饰,居然查不出依据。后来发现它是大致描摹南诏国的铜钟上的天王像来的。有意思的是,这尊铜像台座正面刻有几个西夏文,这就迷惑了一些西夏艺术史学者,把其当成重大发现。理由自然是如此古奥的西夏文字,有哪个作伪者能有这么大本事?西夏文专家金波指出,字确实是西夏文,是西夏崇宗赵乾顺的年号“贞观二年”(1102年)数字,但书写并不规范,是从文物出版社版《西夏官印》一书上描摹而来的。退一步说,即使西夏文书写规范,也不能仅据此就断定为真品,作为佛教徒供养佛像是为了现世和来世能祈福驱灾,造像上一般多写刻发愿人的姓名、造像缘由等,年号只是顺手一带的事。如果真是当时人写的西夏文,他不会什么都不写,却冷不丁地刻上“贞观二年”几个字。其实就是因为作伪者不懂西夏文,《西夏官印》书上都是官名,和佛像对不上号,只能挑个年号印上,想不到有学者就上当了。

真品伪款现象值得警惕

伪刻佛像年款是近些年鉴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伪刻年款就是将出土的无字古代铜、石佛上加刻早期的年款,以冀善价而沽。典型的真品佛像而加刻伪款的一尊佛像,是现为台湾收藏的所谓梁太清二年(548年)金铜佛立像,确是真品,应是东魏时代山东风格的佛像。但其刻款字迹浮浅,刀工软弱无力,根本体现不出北朝时人以刀作笔、入木三分的气势,且鎏金部分也有人为腐蚀痕迹,如此分析很可能是在东魏时代的佛像上后刻的伪款。

石刻佛像上此类伪款也不乏见,如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所谓北魏太和七年(483年)一佛二菩萨像,诸种特征可证是公元6世纪末北齐至隋朝时所造。石造像本身是真品,但刻款却为太和七年,提前了近百年,实与时代风格不符。

还有一类情况更加可笑,此类伪款竟是用后来史上所称朝代名称的情况出现。例如曾见一尊鎏金铜观音像,造型不伦不类,背后竟刻有“北周保定四月二日敬造本像”。东魏、西魏为北齐、北周所代,是历史事实,但当时的执政者是以正统受命于天的天子自居的,自称只可能是大周,其亡后,史学家才称其北周。历史上分立政权很多,如东魏、西魏、南明等,都是其亡后,后来史学家的称呼,当时人作器物,怎么能用后来史学家所称其所在时代名称?

另外,款识的字体、雕刻方法、异体字与简化字、避讳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判断佛像真伪的一项依据,值得重视。

增加辨伪意识

“味道”最重要

近些年一些民办博物馆里陈列的很多佛像都是伪品,其特征是表情甜俗,线条绵软。尤其是一些所谓古代山东青州佛像,假的很多。但很多专家却断定为真。这些专家很多都是为人正直、严肃从事学术研究的,可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就是缺乏辨伪意识,一见器物上来就分期断代。现在作伪技术发达,参照物很方便,所作伪器必定是有与历史器物相同之处的,这并不难。但能把古代佛像“味道”做出来却是很难的。这样的“味道”的发现,好比经验丰富的反扒警察在火车站一眼就能看出人群中哪个可能是小偷,这种本领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此外,鉴定还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以器物说话。鉴定如同医生诊断病人,可以用量体温、透视、化验等多种手段加以综合判断,任何一个方面发现有异常都要穷追不舍,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发表于 2011-11-7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谢谢楼主分享啦,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1-11-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哦,这样子啊,先好好学习哦
发表于 2011-11-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辽宁
这些知识还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