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953|回复: 10

关于玉田韩氏家族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3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在阅读玉田韩氏家族的资料时,有几个问题搞不清楚,请网友教我。

1、在已经发现的韩氏族人的墓志铭中,没有一件写着“蓟州玉田”这几个字,这是为什么?

2、韩德让的北宋对手包括杨家将等,对杨家将的歌颂是无可置疑的,对韩氏族人的功过究竟应该如何评价?

3、迄今已经发现多处韩氏墓葬,玉田却一处没有,这是什么原因?

匿名  发表于 2011-9-13 15:04 | 来自河北
    听玉田一位研究文史的前辈介绍:玉叟先生曾自称玉田研究韩氏家族的第一权威,怎么会对这几个常识问题都不明白?还是故作不耻下问之举?

点评

1、玉叟认为,我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在任何资料中都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能够深入浅出地做出回答,并能让人信服,绝非易事,有必要进行深入研讨。 2、匿名先生消息灵通,连玉叟曾经自吹是研究玉田韩氏家族的权威都听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13 21:04
发表于 2011-9-1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是尝试说说我的看法:
1,既然《辽史》已说韩知古是“蓟州玉田人”,这已经没有疑义。后人的墓志中,写不写这几个字是其次。
2,杨家将和辽的对立,用今天的说法,是民族矛盾。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杨家将代表汉民族中国,而韩家被俘虏后,成为辽的大臣,各为其主,无所谓对错。
3,当时的玉田还包括现在的丰润、丰南,韩知古究竟原籍哪个位置,没有可信的记载。迁安发现过韩氏墓葬,这说明他们是玉田一带的人没错。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游客 110.243.203.x 发表于 2011-9-13 15:04
听玉田一位研究文史的前辈介绍:玉叟先生曾自称玉田研究韩氏家族的第一权威,怎么会对这几个常识问题都 ...


1、玉叟认为,我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在任何资料中都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能够深入浅出地做出回答,并能让人信服,绝非易事,确实有必要深入研讨。至于装作不耻下问的样子,玉叟尚未养成这个良好习惯。退一步讲,装一装也无伤大雅,总比恶语伤人强一些吧?
2、匿名先生消息灵通,连玉叟曾经自吹是研究玉田韩氏家族的权威都听说了。但那至少要上溯五六年,那时研究玉田韩的人极少,自吹一下还说得过去。近几年来不同了,玉叟落后了,在论坛上看到的贴子很多都是我未曾见过的。特别是吴学良先生的有关论述,让玉叟大开眼界。
3、恳请匿名先生且息雷霆之怒,摆事实,讲道理,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岂不更好?
匿名  发表于 2011-9-18 11:15 | 来自河北
回复19711021
您对玉叟先生第一个问题的答复实在太有才了!
《辽史》是元代人所编,韩氏后人墓志由辽代人所撰。辽代在前,元代在后,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您对《辽史》与辽墓志形成先后这样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清楚,竟敢来大名鼎鼎的玉叟老师面前卖弄学问,真是孔夫子门前卖《百家姓》——您太有才了!哈哈......
匿名  发表于 2011-9-18 16:08 | 来自湖北
游客 121.18.214.x 发表于 2011-9-18 11:15
回复19711021
您对玉叟先生第一个问题的答复实在太有才了!
《辽史》是元代人所编,韩氏后人墓志由辽代人所 ...

说你傻,还真傻。
要挑毛病也挑一个象样的毛病。“后人的墓志”是“后来发现的墓志”匆匆打字的错误都看不出?
匿名  发表于 2011-9-19 14:55 | 来自河北
游客 121.18.214.x 发表于 2011-9-18 11:15
回复19711021
您对玉叟先生第一个问题的答复实在太有才了!
《辽史》是元代人所编,韩氏后人墓志由辽代人所 ...

     《辽史》元代人所撰,是沿袭修史的历史惯例;辽代“韩氏”墓志辽代人墓主葬前当时刻制随同葬入墓中。——这本来是常识,怎么成为嘲笑的口实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在韩氏家族的墓志铭上,有的写“昌黎郡人”,有的写“大燕国人”,没有一个写“蓟州玉田人”,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从任何史料上都是找不到的。希望关注玉田韩氏家族的文史爱好者、文史专家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发表于 2011-9-21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玉叟 发表于 2011-9-21 17:32
在韩氏家族的墓志铭上,有的写“昌黎郡人”,有的写“大燕国人”,没有一个写“蓟州玉田人”,这里面肯定是 ...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晚上回去翻翻书,再参合一下。
发表于 2011-9-22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玉叟 发表于 2011-9-21 17:32
在韩氏家族的墓志铭上,有的写“昌黎郡人”,有的写“大燕国人”,没有一个写“蓟州玉田人”,这里面肯定是 ...


昨天回去翻了一下资料。《辽代石刻文续编》和《大辽韩知古家族》不知被我放哪里去了,仅看了看《辽代石刻文编》里的几篇墓志,讲一下我的意见。

墓志中写“昌黎郡”,是指韩氏的郡望而言,并非近世籍贯。如《韩瑜墓志》,开头一大段都是讲韩姓起源,真正讲韩知古家族则是“近代则起家于燕壤……”。《韩旬墓志》也是如此,讲韩知古家族的文字起自“我圣元皇帝凤翔松漠,虎视蓟邱,获桑野之媵臣,建柳城之冢社”。这些记载,和辽史韩知古传的记载并不矛盾。

大家知道,韩愈是河南人,但世人习惯称他为“韩昌黎”,其实就是以韩氏的郡望而言的,而且据研究那时昌黎在今辽宁义县,和现在的昌黎也不同。

《韩相墓志》则称其为“大燕国人也”。大燕国的说法,体现了辽朝什么样的体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记得辽朝有位公主,被封为“燕国大长公主”,“燕”应该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地区。这个地区,历史上,有时东至山海关,有时至丰润,玉田也在其范围内。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辽史》虽然荒陋,但我认为其关于韩知古籍贯“蓟州玉田人”的记载应是可信的,它和墓志中的说法并不矛盾。“昌黎郡”之说,只是讲韩氏的郡望(这是唐宋以前人喜欢搞的玩意,明清好象不大讲了),并非说韩知古是昌黎人。“燕壤”、“大燕国人也”说法的详细涵义需要再辨析,可能就是指燕京,和玉田人并不矛盾,这一点基本可以肯定。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8 威望 +1 魅力 +8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8 + 1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