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72|回复: 4

无终子国【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无终子国



作者:北洋无终子    时间:2010-11-29    来源:北洋无终子博客



 无终子国是夏商时期燕山地区存在许多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制小国之一,即现今的天津蓟县。古籍有关这个小国的史料不多,但它在反映商周时期燕山地区氏族部落的分布,以及山戎“病燕”等历史事件方面有其特殊价值,因此受到人们关注。
      春秋初期,晋国东侧广袤的太行山居住着许多山戎族的部落。当时,晋国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而这些山戎部落还处于游牧部落阶段。他们逐草木而居,行踪不定,各不相属。年景好的时候与邻为伴,相安无事;年景不好的时候相互争夺,战争不断。他们经常进入晋国境内,掠夺牲畜、财物和人口。这使晋国长期动荡不安,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晋国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多次发起驱逐山戎的战争。山戎部落在晋国的沉重打击下,不得不向东转移,逐渐来到了燕山地区并在这一带定居下来。
      春秋中期,居住在无终山地区的一支山戎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他们侵占了燕山南面的大片燕国国土,建立了无终国,并以无终邑为国都。今天的蓟县就属于当时的无终国,今天的蓟县县城就是无终国的国都。
      无终国地域广阔,势力强盛,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成为周的子国,故称无终子国。无终国周围有不少力量弱小的国家和部落,如令支、孤竹、丁伶等。这些小国和部落也迫于山戎的强大势力,逐渐依附了无终国,成了属国。无终国的都城无终邑成了北方除了蓟(今北京)之外又一个政治经济中心。
      山戎的无终国在北方取得了霸主地位,甚至连有几百年历史的燕国,也退避三舍,礼让有加。无终国常对燕国进行侵扰,掠夺人口和财物。有时还越过燕国国境,侵扰中原的其他国家。燕国也曾几次发起驱逐山戎的战争,但收效甚微。燕国也曾借用齐国的军队驱逐山戎,还是作用不大。燕国为了避开山戎的正面攻击和骚扰,不得不把都城从蓟城(今北京)远迁到易水边的下都临易。这样,山戎不但占据了燕山地区,还占有了燕国的大片土地。
      到了战国时期,燕昭王招揽贤能,国力逐渐强盛。燕国向南收复了被齐国占领的国土和城池,然后又发起了对山戎的战争。燕昭王命大将秦开率兵进击东胡,驱逐山戎等少数民族的势力。秦开挥戈东向,进入无终国境内,赶走了无终山戎,随之臣服了令支、孤竹、丁伶等无终原有的附属国,拓地千里。势力衰弱的山戎不得不向东迁徙,迁到了今天辽西朝阳一带。
      燕国不仅收复了旧有的国土,而且还占领了整个燕山地区。燕昭王为了对燕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防止被迫东迁的山戎等东胡再次进入燕国境内进行侵扰,修筑了一道长城,后人称它为燕长城。与此同时,燕国又在境内划分了行政区域,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无终邑属右北平郡,并为郡治。
      此外,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无终国也在今天津蓟县一带,该书在右北平郡无终县下云:“无终子国。浭水西至雍奴入海。”类似的记载亦见于《水经·鲍邱水注》,对相关的山水地理记得更加具体,其云:“灅水又东南迳石门峡,……又西南过无终山,兰水注之,水出北山东流,曲而南,迳无终县故城东,故无终子国也。《春秋》襄公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绛纳虎豹之皮请和诸戎是也,故燕地矣。秦始皇二十二年灭燕,置右北平郡治此。〈魏土地记〉曰:右北平城西北百三十里有无终城。其水又南入灅水,灅水又西南入庚水。庚水世亦谓之柘水也,南迳燕山下。”庚、浭音同,此庚水即是《汉书·地理志》的浭水。有关山、水地名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皆可寻其踪迹。 关于无终山,其所属有二说。一是今蓟县城北的府君山,郎蔚之《隋州郡图经》云:“无终山,一名步阴山,又名翁同山。”嘉靖《蓟州志》云:“蓟州崆峒山,在城北五里,一名翁同山。今久呼为府君山,山上有崔府君庙,故名。”另一说以为是今蓟县盘山,见智朴《盘山志》,以为东汉末年田畴避世乱隐居无终山,即是此山,因而又名田盘山。这二说以《隋州郡图经》较可信,因为无终山和盘山均见于《水经注》,前者为灅水所经,后者为泃水所经,显然不属一地,所以盘山不能是无终山,以府君山(崆峒山)属无终山的可能性较大。乐资《九州要记》亦云:“古渔阳北有无终山,上有昭王冢。”此渔阳即蓟县,城北即府君山,盘山在此西北,距离有三十多里。唐李贤注《后汉书》云:“无终本山戎国也。无终,山名,因为国号,汉为县名,属右北平,故城在今幽州渔阳县也。”知无终子国由无终山得名,此山虽然不高,位于兰水(今黑水河)、灅水(今淋河)一线以西的今蓟县地,当属汉无终县地无疑,商周时期的无终子国应在这一带。虽然今玉田县也曾称无终县,但这是唐武德二年分渔阳县设置的,不是汉代的无终县地,所以至少无终子国的中心聚落应在今蓟县。
      “无终子国”故地的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存 有资料表明,蓟县一带作为无终国故地,最晚从商代已经开始,早期文献记载称做“终北”。《列子·汤问》云:“禹之治水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古之北海即今渤海,有《孟子·万章》记孤竹君“居北海之滨”可证。孤竹国地望包括今卢龙至辽西,属无终子国故地的蓟县正位于卢龙西,和孤竹同“滨北海之北”,可见商代的“终北”之国应当就是周代的“无终子国”。“终北”国在商汤时已经存在,表明其历史当从夏代已经开始。到周代发展成为有“子”爵封号的“无终子国”,整整经历了夏商周三代,时间跨度达千年以上,它一直在蓟县土地上繁衍生息,必然会留下相应的?遗存。 考察蓟县一带古文化,夏商周时期确是有一支土生土长的青铜文化存在,这便是大坨头文化张家园下层类型、围坊三期文化和张家园上层文化,这三个考古学文化虽然彼此文化面貌有异,但实际上是同一支文化的前后不同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但发展脉络清晰可寻。大坨头文化孕育于昌平雪山一期文化,它早期陶器群中居主要地位的陶鬲,在昌平雪山遗址H66龙山文化灰坑中即有与之相似的造型,甚至还有人认为雪山H66即是大坨头文化的遗存,略可见其密切关系。大坨头文化发展到商代中期,受到来自长城地带以花边鬲为代表的古文化影响,蜕变成为围坊三期文化,这在宣化李大人庄、涞水渐村等遗址出土的陶器群中表现得十分清楚,这些陶器群的多数器类乃至造型,依然表现出大坨头文化的特征,但花边鬲的出现无疑已开始了围坊三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周人灭商,在燕山地区建立燕国,围坊三期文化受到周文化的强烈冲击,在其内涵中大量渗入周文化因素,从而蜕变成为张家园上层文化,这是这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在房山镇江营,张家园上层到西周中期为周人的姬燕文化所代替;在易县燕下都,具有张家园上层文化特征的遗存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这支古文化至此结束。有人认为围坊三期文化和张家园上层文化“是大约相当于黄河流域商末至西周时期具有文化谱系差别的两类遗存”,“年代基本相当”。此说缺乏根据,近年出版的《镇江营与塔照》报告,以翔实的地层资料进一步证明,该遗址具有围坊三期文化特征的商周时期第二期遗存,和具有张家园上层文化特征的商周时期第三期遗存,确是前后相接的二个发展阶段,不存在“有文化谱系差别的两类遗存”和“年代基本相当”的可能。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375657&PostID=28396708
匿名  发表于 2011-7-28 18:38 | 来自河北
回复 1# 小菜一碟


    作者应当是蓟县人,起码也是天津人。
作者的观点明显理据不足。
匿名  发表于 2011-7-28 19:06 | 来自河北
回复 2# Guest from 110.243.125.x


    这篇文章并没有新观点,只不过是韩嘉谷《试探无终》一文的翻版,人云亦云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回复 4# 村儿里来的


    是啊,没啥新意。没事儿搜到了,充数儿呗。
匿名  发表于 2011-9-7 23:57 | 来自北京
回复 1# 小菜一碟


   “ 秦开挥戈东向,进入无终国境内,赶走了无终山戎,随之臣服了令支、孤竹、丁伶等无终原有的附属国,拓地千里。”

    此说太穿越了!秦开是燕昭王的大将,活动好像在公元前4世纪;齐桓公代燕X公“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前4世纪的秦开”到“前7世纪”“臣服了令支、孤竹......”是非有时空穿越之神功难以达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