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418|回复: 0

乐亭独幽城历史考辨【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乐亭独幽城历史考辨



作者:不详   来源:乐亭故乡人    时间:2007-06-04



独幽城村,现在仅是个150几户人家,600余口人的小村。旧县志把它列在了古迹之中。但说:“事迹则不可详”。1986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发现该村为汉代遗址。(县志有载)。
  

  据民间传说:明代拟建乐亭县城时,候选城址定在乐安亭(现救阵)西南二里和独幽城,两地择优取一。县令提出称土定音,就是以同体积土的比重来比较,重者为首选。因当地人在土中做了手脚,在土中掺盐,结果以土重胜过独幽城而取胜。且不说这种传说之真伪,值得研究的是当时全县数百村庄,为啥仅以此二地相竞呢?其先决条件是:所建新城位置在乐安镇西南,与旧址基本连接,背靠滦河,河、海水陆相通,地理位置优越。那独幽城是以何条件、何资格与其争雄的呢?无疑,那时独幽城村的位置在乐亭地域的正中,从历史上看,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在当时看来,与乐安镇相比,一定是伯仲不分,雌雄难辨。
   
  独幽城在乐亭县内,是唯一一个以城命名的村庄。城是区别于乡的。通常是人口集中,是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是在辽代以前,它曾叫“千金千人邑”。这就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值得探究了。查邑,《辞源》释:“①都邑也,大曰都,小曰邑,如邑侯邑宰。②古称王畿曰邑。③侯国之称。④大夫称采地曰邑。⑤今称县曰邑。《辞海》释:①古称国为邑。②京城。③泛指一般城市,大曰都,小曰邑。④旧时县的别称,县令曰邑宰。”按上述解释,独幽城在历史上可能也是个城镇所在地。查史料:
   
  一、旧县志中有“古城”一地。说“在县西南三十里。”现独幽城在旧镇西南16里。按汉制1尺相当于今尺6寸,正合此说。据此,我认为独幽城是汉、晋时的乐安亭古城,以后迁徙于旧镇。
   
  二、《永平府志》古迹中有“蹋顿城。”载:“后赵,石虎谋伐昌黎,遣曹伏,将青州之众渡海戍蹋顿城”。又云:“本皆乐安旧城,赵石虎使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众万余屯田海滨,以谋击燕”。民国年县志疑蹋顿城为新桥镇(现马头营镇)。查史,新桥镇最早见于金,盛于明,现距救阵42里。合汉制为70里,不合其说。且,地处海口,(那时海,还没退到现在的位置)。周围多为盐碱地,只生盐蒿,不长庄稼,不可能于此屯田。我认为,蹋顿城也即独幽城。
   
  三、《辞海》对碣石山的解释,引《汉书,地理志》:“骊城,大碣石山在县西南。”一说:“今河北乐亭西南某古城,当为骊城故址。”又引《水经注》云:“山在濡水(今滦河)口,本居陆地,后为海水所浸,沦入海中。”我认为此说可信。二说:即现昌黎碣石山。论据是,现乐亭西南无山。我认为这不足据。《汉书》成书于东汉,距今近两千年。《水经》成书于北魏,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沧桑几变,谁人能说清?我认为当年班固,郦道元绝不会无据、不考而著书立说。八十年代初,复旦大学考古系曾来人考察过骊城故址,我给他们当向导。他们疑为独幽城或滦南独莫城。我赞同独幽城之说。因独莫城不是“乐亭西南”。
   
  四、汉海阳县《前汉书,地理志》云:“有芦水南入玄水,玄水东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阳。”《水经》云:“濡水从塞外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又东南过海阳,西南入于海。”《辽史》称:“海阳本汉县,滨海地多碱卤。”旧县志说:“汉时海阳当属境内。”可是北魏、唐、宋海阳均有城址,汉海阳则无城址。
   
  独幽城历史悠久。解放前后在村内外曾出土大量汉代陶瓮、陶缸等残器。文物普查时,又发现好多汉陶残片。周边一公里左右的兰坨老母庙、蔡庄、孙庄等村,不是战国遗址即是汉代遗址(见乐亭县志),说明了这一地区的悠久历史。
   
  独幽城村内有一古寺,名“正觉寺”。始建年代,因寺中碑碣,古钟均已损毁,现难查考。据该村老书记刘一新(现年89岁)和几长者回忆,在他们上学时,寺中有石碑四块,其中一块大明永乐年“重修正觉寺碑记”的碑文中有“建于隋唐,毁于兵燹”的字样。当时因不识“燹”字,印象颇深。
   
  正觉寺之大全县非其莫属。东西宽35丈,南北长55丈,(现有地基可寻),占地32亩。前后两层大殿,每层五间。前殿是青砖灰瓦,为普通砖瓦结构庙堂建筑,后殿建筑宏伟,青砖绿琉璃瓦,吊柱悬梁,飞檐斗拱。顶上五脊六兽,异常壮观。前殿供奉关羽大帝,为清前期所建。后殿,供奉我佛如来,为古时所建。殿北有僧房十数间,清朝末年辟为学校。民国中期,因年久失修,殿堂,僧舍相继坍倒,被伪大乡折除,盖了西高学校。寺中原有古钟一口。铸于何代,村民更无记忆。钟高近六尺,底口直径有三尺二、三寸。平分时卖了铁。寺西50米,有一和尚坟。占地十多亩。当时有坟头一、二百个。大跃进时平除。
   
  1978年平整地面时,在寺内大殿西侧,发现一辽代塔基地宫。地面塔身毁于何时,村民无记忆。发现时,地宫光整无损。正方形,穹隆顶,砖结构,占地10平方米。宫内拱顶高1.8米。因村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抢拆砖石,破坏殆尽。宫内出土陶函一具,银棺一口,内有舍利子数颗。银盒一个,铜镜一面,辽白瓷净瓶,瓷盂,各一个。陶塔五座。陶碑四块。其中一块,碑额正面书“平州马县南千金千人邑同建无垢净光佛舍利塔”二十个字,背面书有“大契丹国昭孝皇帝重熙十三年三月廿六日记。”二十个字。为正楷汉文。这是乐亭史上唯一最早有明确文字纪年的碑记。有一定的历史考古价值(现在县博物馆)。
   
  按:契丹国称辽国,建于公元907年。太祖天赞二年(公元923年)克平州,自此乐亭归属契丹。昭孝皇帝为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十三年为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距今962年。平州在现在的卢龙。马县,旧县志上马城县,即现在的滦南县马城镇。
   
  总之,我认为:①乐安亭最早见于史册是在北魏,晋为乐安镇。旧志有:“后赵,石虎伐燕,自河通海运谷1100万斛,于乐安城。”此址始是于史册之文。而从独幽城出土文物分析,早在汉代就已是个人烟聚集的地方了。②对全县来说,独幽城周围村庄密度最大,人口也相对集中,这也能说明历史。③周边十几个村庄为古代遗址群。④地理位置在乐亭县中心。(那时姜各庄尚未划入)所以我说,独幽城是汉晋以前的历史古城。因乐亭县在明万历以前无文字记载,志书出所撰也不尽其详,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做为引玉之砖,供有识之土研究、探讨时参考。


http://www.guxiangren.com/do/bencandy.php?fid-29-id-792-page-1.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