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44|回复: 2

石棉 互动百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石棉   英语:Asbestos    又称石绵


是天然纤维状的硅质矿物的泛称,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建材防火板的硅酸盐类矿物纤维,也是唯一的天然矿物纤维,它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隔热性与防腐蚀性,不易燃烧,故被广泛应用。石棉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三种是温石棉(白石棉)、铁石棉(褐石棉)及青石棉(蓝石棉),其中以温石棉含量最为丰富,用途最广。 另一方面,极其微小的石棉纤维飞散到空中,被吸入到人体的肺后,经过20到40年的潜伏期,很容易诱发肺癌等肺部疾病。这就是在世界各国受到不同程度关注的石棉公害问题。在欧洲,据预测到2020年因石棉公害引发的肺癌而致死的患者将达到50万人。而在日本,预测到2040年将有10万人因此死亡。





石棉 - 概述


石棉

石棉是6种具有商业用途天然纤维矿物的总称。石棉这个术语不是矿物学的,而是商业性的术语,是指具有高抗张强度、高挠性、耐化学和热侵蚀、电绝缘和具有可纺性的矿物产品。

石棉由纤维束组成,而纤维束又由很长很细的能相互分离的纤维组成。石棉可分为蛇纹石石棉(温石棉)和闪石石棉两类。石棉很早就用于织布,中国周代已能用石棉纤维制做织物,因沾污后经火烧即洁白如新,故有火浣布火烷布之称。

石棉具有高度耐火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目前石棉制品或含有石棉的制品有近3000种,主要用于机械传动、制动以及保温、防火、隔热、防腐、隔音、绝缘等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汽车、化工、电器设备、建筑业等制造部门。

由于石棉纤维能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疾病,许多国家选择了全面禁止使用这种危险性物质,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审视石棉的危险。[1]


石棉 - 发展简史
石棉矿

人类对石棉的使用已被证明上溯到古埃及,当时,石棉被用来制作法老们的裹尸布。在芬兰,石棉纤维还在旧石器时代的陶器作坊被发现了。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多托斯(公元前5世纪)曾谈到用来装盛被焚烧尸体骨架的耐火容器。据说夏勒马澳拥有一块用石棉制成的白色台布,他在一次宴请客人的饭后将桌布仍于火中以使客人感到惊奇。

中国周代已能用石棉纤维制做织物,因沾污后经火烧即洁白如新,故有火浣布或火烷布之称。列子书中就有记载:“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马可波罗曾说道一种“矿物物质”,被鞑靼人用来制作防火服。

在法国,拿破仑皇帝曾对石棉很感兴趣,并鼓励在意大利进行实验。最古老的石棉矿是在克里特岛(希腊)、塞浦路斯、希腊、印度和埃及发现的。在18世纪,欧洲共记载了20个石棉矿,最大的是位于德国的赖兴斯坦(Reichenstein)。在美洲大陆,宾夕法尼亚洲开采石棉开始于17世纪末期。

1860年以后工业采矿发展起来,这既是受到了意大利和英格兰纺织工业的驱动,又是因为在南非、北美和俄国发现了大型石棉矿藏。

1900年前后,全世界开采的石棉数量大约是每年30万吨。石棉采矿自工业时代开始一直不断发展, 1975年约500万吨的石棉被开采出来,此后,吸入石棉粉尘带来的健康风险被广为传播开来,使用石棉的数量逐步下降,到1998年降至300万吨上下。

1913年,辽宁金州小株山石棉开始开采,至1949年,只有辽宁金州、河北涞源、四川新康3个矿生产,当年生产石棉仅550t。石棉矿正规地质工作是在1949年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到1996年底已探明矿产地45处,探明储量为9 061万t。

自1949年以来,中国石棉产量经历了从50年代初到196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年增长率为43%),60~70年代的快速增长阶段(年增长率约为13%)和80年代及以后的稳定发展阶段(年增长率为3.8%)。1996年全国石棉产量44.17万t。



石棉 - 种类

石棉可分为蛇纹石石棉(温石棉)和闪石石棉两类。闪石石棉根据主要的阳离子成分,又分为直闪石石棉(铁石棉)、透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狭义的石棉)、蓝石棉钠石棉)三种。

把石棉放在研钵中研磨,蛇纹石石棉成混乱的毡团,纤维不易分开,闪石石棉研磨后易分散成许多细小的纤维。可据此区分两类石棉。不含铁的石棉呈白色,含铁的呈不同色调的蓝色。石棉未劈分前的纤维状集合体显丝绢光泽,劈分后的纤维光泽暗淡。

石棉除具有可劈分性和柔韧性外,还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和绝缘等性能,蓝石棉还具有良好的过滤性。总的来说,蛇纹石石棉的柔韧性、抗拉强度、电绝缘性和耐高温能力强于闪石石棉,而在耐酸、耐碱和防腐蚀能力方面闪石石棉则优于蛇纹石石棉。

各种石棉被广泛用于传动、保温和绝缘装置中。纤维长度超过 8毫米的石棉与20~25%的棉纱混合可制成防火纺织材料,较短的纤维可用于制作石棉胶合布、石棉板和绝缘材料等。蓝石棉具有独特的防化学毒物和净化放射性微粒污染空气的性能,被用于制作各种高效能过滤器,用它制造的石棉纸过滤效率达99.9%。

石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它在20多个工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与石棉有关的制品已达3000多种。蛇纹石石棉分布广,占石棉总产量的95%。它主要形成于侵入体与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的接触带和超基性岩变质作用形成的蛇纹岩的网状裂隙中。闪石石棉多在动力变质条件下,由热液提供钠、镁质交代含铁硅质岩而成。垂直裂隙的石棉纤维称为横纤维,一般长度在30厘米以下,蛇纹石石棉多以这种形式产出,平行裂隙方向延长的石棉纤维称纵纤维,其长度可达1米以上,蓝石棉多为纵纤维。其他石棉这两种纤维均有。


http://www.hudong.com/wiki/%E7%9F%B3%E6%A3%89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火浣布指的是什么呀?


我国早在《山海经》中就有火浣布的记载。其实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由于具有不燃性,燃之可去布上污垢,所以早期史书中称其为火浣布。

    我国对石棉的开采利用较其它各国为早,周代就已开始用石棉纤维制作织物。由于这种织物因沾污后经火烧即洁白如新,因而在科技不太发达的古代,留下许多关于这种布的传说。后汉时,大将军梁冀骄奢横暴,专断朝政达20年。有一天,他为了显示其拥有的奇珍异宝,举行了一次盛大宴会,在宴会上,他取出一件饰有黄金的宝衣。在上面洒上酒和油,投入火中,只见这件华丽的宝衣火光熊熊,金光闪闪,正当宾客们担心这件华丽的宝衣会不会化为灰烬时,一位武士从火中挑出宝衣,只见它依然完整无缺,光彩夺目,而且上面的油迹已被火“洗”干净了。这件神奇的、不怕火烧的宝衣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不可思议的疑惑,其实这件宝衣就是用石棉纤维编织的。

    汉代《列子.汤问》曾记载:“周穆王大征西戍,西戍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之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凝乎雪”。这几句话将火浣去垢的情景描述的非常形象而生动。石棉是一种矿物纤维,它的成分是含有复杂的钙、钠、镁、铝、铁、氟的硅酸盐,富有韧性,分裂成絮状时呈白色,因此书中有“皓然凝乎雪”的描写。

    清代《燕都杂咏》中有一首咏石棉的诗,诗中说:“滑石根如木,焚烧终不灰;相传火浣布,即此夜光材”。古时石棉又有夜光木、无灰木、不灰木等名称。诗中第一句“滑石根如木” 是一种古老的说法,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引苏颂撰《图经本草》,记有:石灰木“其色白如烂木,烧之不燃,以此得名,或云滑石之根也。”李时珍本人对不灰木是“石”还是“木”也弄不大清楚。他认为各地出产的不灰木有“木石三种”。另有古书上认为火浣布是火鼠毛所织,这些都是当时对石棉的性质不详,而产生的种种古老的传说,火鼠毛之说就更显得荒诞不经了。到了元代,我国在石棉的开采、石棉布的织制和清洁方面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现代石棉布的品种和规格较多,织物组织有平纹、斜纹和山形斜纹等,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火隔热性能,常用作汽车、飞机、火车的防火、隔热材料。在制冷设备、焊接保护服、剧场银幕、消防、炼钢等方面都得到应用。日本出售的一种家用的灭火布,但并非石棉织成,而是用6-9微米的长玻璃纤维织成。为了增强耐火性和柔软性,用石墨进行加工处理,能耐840摄氏度的高温,可用于家庭厨房中在油锅起火时灭火,可算是现代化“火浣布”的新篇章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254287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神秘文化研究 西域进献的火浣布


     人们的生活经验是布帛用水洗涤,遇火则化为灰烬,而火浣布污秽后火焚则洁净如初。虽然古代典籍中对它不绝于书,可因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反差巨大,人们先是怀疑它存在的真实性,后又尝试着用神秘文化观念对它进行“合理化”解释。较早传说中的火浣布多由西域进献,受上古神话观念的影响,文人们把它想象为西方昆仑山的神奇物产。昆仑山是神话中的宇宙山,《山海经》把它描绘成百神所在、万物尽有之地。人们推测火浣布来自昆仑山,就与西方女神西王母发生了联系。《搜神记》载:


  昆仑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擀(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


  这里提出火浣布是由昆仑山炎火之中的草木之皮或鸟兽之毛织绩而成。这种说法并非中国独有,古希腊也把火浣布视作火兽之毛。西域进献火浣布时,可能也带来了对火浣布的最早解释,在此基础上。中国文人依据本土的昆仑神话对它作了再阐释。虽然东西方都用木皮和兽毛解释火浣布,但将它作为昆仑山的物产叙述,主要思想渊源应是中国上古的神话观念。


  随着神仙传说的兴起,昆仑山、西王母都跟神仙不死观念联系起来,打上了浓厚的仙话色彩,昆仑山转化为拥有不死药的仙山,西王母则转化为掌管不死药的女仙领袖。当方士文人把神仙当做神奇之物的来源时,火浣布也被说成是来自西王母的神物。在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中,自称“年十四而天,为西王母所养”的何参军女,降临人间与刘广幽会,在床席下遗落手巾,刘广母亲取手巾饶之、发现是火浣布。既然火浣布来自仙界,它就能为求仙者所得,燕昭王是最早寻找仙人的君王之一,王嘉《拾遗记》中记载了他曾得到火浣布的传说,只是他没将此做衣衫或手巾,而是做了宫中的灯缠。


  “阴阳五行说”作为秦汉以后中国神秘文化的核心观念,在阐释火浣布的存在方面所起作用尤为突出。魏晋时期的文入方士依据“阴阳五行说”,认为火浣布是南方炎火之地的产物。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云:


  南方有火山,长四十里,广四五里。生不烬之木,昼夜火然(燃),得烈风不猛,暴雨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绩其毛,织以作布。用之若污,以火烧之,则清洁也。


  在这个记载中,火浣布有两个特点:一是产地在南方,二是原料生成于火中。这样一来,火浣布就成为南方炎火之地的产物,也就是至阳之火精。按照五行生克理论,作为至阳之火精的火浣布当然是不怕火烧的。


  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后世凡提到火浣布,总认为它产自南方,这对历史上的某些文献也发生一定扭曲作用。前代对魏文帝不信火浣布的记载,唐代编撰的《法苑珠林》变为“魏文帝时不信南方有火浣布”。此前对火浣布的神仙化解释,也逐渐加入了阴阳五行观念,说火浣布产自南海或南方炎火之洲,昆仑山出产的火浣布,也是炎火中生成。这显然是混合了神话、仙话、阴阳五行诸观念的一种解释。


  两晋时期,道教教团活动大量增多,在跟外来佛教交流、竞争的过程中,一批道±激发出强烈的本土宗教意识和弘道护教热情,不遗余力地宣扬神仙学说。但是,在秦皇汉武求仙失败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让人们相信神仙实有成为道教发展中的一大难题。道教理论家充分利用前代神仙传说,除了整理出一系列的仙话故事如《列仙传》、《神仙传》之外,还对一些神奇事物加以神仙化阐述,把它们解释为神仙活动的结果,以此宣扬神仙实有。对于火浣布,道士们也极力揭示其中所包含的神仙信息。陶弘景《真诰》卷一载愕绿华以升平三年(359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赠权诗一篇,并火澣布手巾一枚”。这则仙话故事与何参军女遗下火浣布手巾情节类似。此类情节都潜含着神仙实有的表述,因为魏晋以后火浣布的存在已得到承认。道士认为火浣布乃仙家神物,那么,神仙实有也就不证自明了。


  魏晋时期形成的火浣布传说和信仰,成为唐宋以后关于火浣布的基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后人认识火浣布的真相起了阻碍作用。


  宋代火浣布经由海陆二途大量进入中国。宋末元初,周密《齐东野语》记载了从海上运入的火浣布:“每浣以油腻,投之炽火中。……则洁白如雪。了无所损。”并引用了别人“石岩有丝,可织为布”的说法,已经接近火浣布的本真性质,可惜他无法断定此说的真伪,影响也很有限。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哈密附近的钦赤塔拉斯城,“从山中开采的矿石材料是一些纤维,但不像羊毛的纤维,将这种东西晒干后投入一铜臼中捣碎,然后在水中洗去泥沙。这样洗干净的纤维混合在一起,纺成纱,织成布。”马可-波罗见过矿石开采、纤维淘洗及纺织的过程,中国人想必也见过。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也有类似的记载,即可为证。陶氏称火浣布材料为树根,比过去的树,皮说更接近其矿物本性。但是。所有这些耳闻目睹,亲自接触,都因为前人对火浣布的既定认识而遭到这样或那样的曲解。已经形成的知识和观念对后人进一步认识火浣布起到明显的遮蔽作用。


  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近现代中国人对火浣布的理解才达到一个新水平,火浣布即石棉逐渐成为众所周知的常识。岑仲勉说:“火浣布即 asbestos,后世曰不灰木,现代曰石棉。波斯人、阿刺伯人熟知之,中亚产者出自中国旧藩之拔达克山,其物具大麻状之纤维组织,可制为布、纸、巾等。”(《列子非晋人伪作》,收入其《两周文史论丛》)这种说法融通了近代科学知识与中国古代传说、历史记载,是一个很好的概述。两千多年来对火浣布的理解和认知在科学知识的照亮下终于完成了。



http://tv.mso.com.cn/html/yule62_wangluoyouxi/582869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