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035|回复: 9

还乡河,你何时还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的小房屋都罩在了柔软的芦花里。”这是小学语文课本《小英雄雨来》里作者管桦对还乡河的描述,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还乡河也从此走出冀东名扬全国。按现在的话说,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被如今的“文化名家”抬进了春晚,从此一炮走红。

      其实还乡河早就名见经传。还乡河古时称浭水、巨梁水,这在北魏人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早有记述,改名还乡河是在北宋。相传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金兵所虏,押解五国,途经之河,水皆东流,行至浭阳独见浭水西去,徽宗驻马四顾,凄然曰:“过此渐进大漠,吾安得似此水还乡乎”。随之,人们称宋徽宗所渡浭水之桥为思乡桥,河为还乡河。还乡河跟宋徽宗扯上关系,当然比那些“文化名家”更沾名气了。可惜的是如今的还乡河可能就因为一千年前沾上了大宋皇帝老赵的一身晦气,才变成现在的臭水沟。
     先别提这别扭事儿,还是沉浸在历史上还乡河的老样子里吧。
     还乡河发源于河北省迁西县燕山脚下泉庄,《丰润县志》云:“一泉涌出,汇成方塘,澄碧中喷珠累累,西流成河。”流经丰润、玉田、注入蓟运河、经天津入渤海,全长160公里,在丰润区境内有60公里,在玉田境内有35公里。经过丰润区乡镇二十个,全流域,沿河五公里以内的人口近八十万。
     千年古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
     她是冀东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线。水面上终日白帆点点,船歌飘渺。沿河有大小码头十几座,规模较大的有窝洛沽、鸦鸿桥、蛮子营、白官屯、丰润县城、左家坞等六七处。吞吐量每天可达数百吨。
     还乡河有丰富的水产资源,鱼、鳖、虾、蟹皆肥美。其中最有名的是黄国鱼,据《丰润县志·杂记》载:“春冰始伴,还乡河有小鱼大不及半尺,名黄国鱼,骨软肉细,其味绝佳,至夏则差减矣。”
      笔者生活在还乡河沿岸的一个重镇,对黄国鱼,早就听说过。1976年家乡发大水还乡河水暴涨,河里的鱼、鳖特别多,乡人有水性大者,敢在大水中冲浪搏击,却不料被鳖咬着下面重要部位,当时吓得脸都白了,好歹爬上岸,死拉硬拽把鳖扯掉,引起同伴哄堂大笑,齐说你完了以后甭想生育了。后来,这人儿孙满堂,实践证明没什么后遗症。如果有人怀疑当年还乡河鱼鳖不多,这位证人可以出来给你掰扯掰扯,还可以露露伤疤给你看看。
      还乡河里有好吃的,更有好玩的。《红楼梦》中宝玉降生时口含的那块通灵宝玉知道不?它的原型就出自还乡河的五色石。
      这可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一致认定的。
      据《丰润县志·杂记》记载:“还乡河中细石皆分五色。冬时水落,从桥上望之,烂若披锦,然不耐衰玩。于千万中偶得一二明透晶莹,如黄蜡白玉者,差具瀚海石风,致置之案头,亦可供清玩也。”
     “河中本无石,山是石之家”五色石来自丰润县城北12公里还乡河东岸的花石山。那里产的花斑石是明代宫廷皇陵建筑专用石,开采之中碎石落人河中,经过年深日久的冲刷,遂成河中之五色石矣。连曹雪芹都看上了,奉为通灵宝玉当成贾宝玉的化身,厉害不?
      还乡河的景色优美,芦花飞舞,河水清清,这并非小说家的杜撰。还乡河水源自涌泉,河水甘甜。笔者小时候吃的粥是用还乡河水熬的。那时候井水不深,因地面有盐碱地,井水发涩,熬出来的粥发散不粘稠,没有粥的香味。而还乡河水熬出来的粥粘稠甜润。乡亲宁可跑到二里外的河里担水也不吃井水。
      这就是我这家乡的还乡河,过去的还乡河。现在呢?
      噩梦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搞经济的年代。还乡河千年的清净被上游各种企业排出的水污染了,像一位历代人们膜拜的贞洁烈女被人泼了一身的污水。又如壁立千年的塑像轰然倒塌。鱼、虾没有了,青草芦苇没有了,清水变成了恶臭的黑污水。两岸的百姓,岂只不敢吃河水了,连井水都不敢吃了。十几米深的井水不能吃了,三十几米深的井水不能吃了,一百米深的井水不能吃了,无奈之下,全村打了一两眼三百米的井安上自来水。现在三百米深的井水能保住吗?无风的天气,河水也散发着恶臭,有风的天气,人们被熏得呕吐。
      千百年来,被我家乡父老奉为母亲河的还乡河不存在了。
      在狠抓经济的大旗下,在“企业家”们狂热地金钱追逐中,还乡河丢失了。我们看到的是死去的还乡河,还乡河的灵魂早已不知去向。于是有人写了《哭泣的还乡河》、《追忆母亲河》、甚至有小学生写了作文《救救还乡河》。有人说“唉!人类这是在自杀啊”,有人说“如果现在,再让小英雄雨来选择,他一定宁可让鬼子开枪打死,也不愿意跳进还乡河被河水熏得窒息而死”……我善良的家乡父老,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倾诉。
      我八十万的还乡河畔的家乡父老,当他们刚刚感到生活好过了一些,家里的房子换了新,家具换了新,却不知这一切的一切是在用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做代价!“亡,百姓苦;兴,百姓苦”,难道这句古话应验在我们的时代吗?当我们处在经济振兴的年代,本应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的时候,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当一些官员为了达到了一个经济指标而举杯相庆的时候,当个体企业主挣足了钱盖别墅买汽车的时候,我们的百姓正在医院里治污染带来的各种病症。
      还乡河走了,离开了我们,从八十年代至今三十年了仍没有回来。我们再回去看看蒙受靖康之耻的宋徽宗老赵吧,老赵永远葬身在异国他乡,难道受这悲情皇帝赐名的还乡河也在一千年后还不了乡吗?
      还乡河,你何时能还乡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20 收起 理由
ziminxinyi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3-2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还乡河,我家乡的河,那时在河里游泳就能抓到鱼,现在,据说是干旱水位下降,曾记否,那是,几多大人在河边呼唤自己的孩子回家,因为我们太留恋他了,现在,还有那样的情景吗?
发表于 2011-3-2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好!写得好!第一,文笔流畅,用词朴实,不事雕琢,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这一直是作者的文笔风格。第二,美丽的还乡河描写的好,从静谧的芦苇到喧嚣的码头,层次感分明。第三,结构好,用名著的语言入题,旁征博引,通过对还乡河的美景、物产的铺陈,把昔日的“清”推向极致,然后笔锋一转,跌入现在的“浊”------臭水沟,两种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对比越是强烈,强调作用越强。结尾以何时还乡提出了明显的主题。第四,思维的纵横感强。一篇文章,跳跃性、纵横感,可以丰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吸引性强,读而不腻。第五,责任感强。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提出社会问题,引人深思,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社会使命感!总之,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不足:对经济发展褒不足而贬有余。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需,如果把还乡河的丢失放在肯定发展的同时提醒人们关注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个当今大政策层面加以议论,则这篇文章就更上升了一个政治高度。
发表于 2011-3-27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匿名  发表于 2011-3-28 00:16 | 来自河北
回复 1# 凌寒


    你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我也是在还乡河边长大的,深有同感!看到你的文章我又思念家乡了......好在过几天是清明了,我又可以回老家看看了
发表于 2011-3-28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有深度,有力度!
匿名  发表于 2011-3-28 18:48 | 来自河北
谢谢各位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1-3-2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燕石斋主评语:很好,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听出了对母亲河命运的叹息,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烈愿望与呼声。
发表于 2011-3-30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好文章。看的让人落泪。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借本文为还乡河两岸的父老乡亲喊上一嗓,感谢版主及各位朋友的力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