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681|回复: 5

访谈:老陶成局——为城市收藏记忆【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老陶成局——为城市收藏记忆



    老陶成局,本名黄志强,今年47岁,河北唐山市人,当过工人,下过岗。业余时间从事唐山近代工业文化、唐山陶瓷文化、唐山抗震文化收藏研究十余年。 2008年7月,黄志强在雅昌艺术网论坛以“老陶成局”为网名开设博客,以“弘扬唐山地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明”为宗旨,在网络世界中积极宣传唐山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文化、唐山陶瓷文化、唐山抗震文化。

1. 作为环渤海社区的一位活跃网友,“老陶成局”经常发帖、跟帖,发表对唐山百姓民生话题的个人见解,体现了身为唐山市民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关注。
而让网友最为惊叹的还是他丰富的个人收藏。图书图片、实物资料,有着时代特征的珍贵史料,都能在老陶成局这里找到。
今天,我们就走进“老陶成局”的家中,听他讲述“个人收藏”。
2. 老陶成局”的丰富藏品大部分陈列在书房,看到一尘不染的书架上摆放整齐的大小不同的各类“老物件”,让人倍感亲切,仿佛时光倒流、记忆重现;同时,也感受到主人对收藏的钟爱,对藏品的“爱不释手”。对话从“老陶成局”颇有特点的网名开始 +  采访

3. 通过网名再次唤醒人们对唐山陶瓷发展史的记忆,看来“老陶成局”还真是用心良苦。不过,更为“用心良苦”的还得是他的收藏。在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藏品时,记者注意到,那些最易磨损的文字书籍,他都用塑料袋一一包装好。
老陶成局收藏的图片、画册、实物等,很多并不知道它的出处。而它的主人到底是谁,似乎已没有意义,因为最关键的,这些都是属于特定时代唐山的记忆,国家的记忆。
+采访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4. 前段时间,老陶成局参加了凤凰网“寻找工业记忆”图片展活动,进一步宣传唐山的工业文明;他还在环渤海新闻网社区频道推出“纪念唐山33周年,地震图书图片文物资料收藏展”,让更多网友了解唐山震前震后发展史。
++采访 ( 原因)

5.书房的每一件藏品都被老陶成局视为珍品的,一架小提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介绍,这是一架开滦二中校办工厂在1977年生产的“小提琴”,当时,唐山大地震刚刚过去一年时间,但是顽强的唐山人民却迅速恢复了生产。+采访
6. 看着古朴的小提琴,记者耳边似乎响起动人的旋律。这旋律,来自于当年生产车间,工人宏亮的口号声,这说明当时的开滦不仅注重工业发展,也重视企业文化发展。

唐山作为近代工业之城,创下了很多第一。而这些第一就成了收藏的内容。比如,1882年唐山建立了火车站,这是中国第一座火车站。老陶成局手里就有建国初期铁路局的一个小物件“++采访

结束: 老陶成局说,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记忆,尤其我们的城市是凤凰涅槃、重新站起的新唐山;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记忆,尤其我们的祖国历经了风霜雨雪的考验。
最初的个人收藏,仅仅源于爱好,但积蓄了十余年后,我觉得为城市、为国家留下它走过的每一个印记,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我的收藏,能为纪念唐山抗震33周年、为祖国60华诞,增添一点点有价值的回忆, 那么,我将由衷的欣慰。





地址http://video.huanbohainews.com.cn/play.jspa?indexid=1830
发表于 2011-1-2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老陶兄对于唐山陶瓷的发展史有很深的研究,从明代开始的唐山瓷器估计在他家里都可以看到,“老陶成局”好像就是很早以前的唐山瓷器作坊名字·········
发表于 2011-1-2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1-2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匿名  发表于 2011-2-13 11:21 | 来自河北
“老”什么在中国人的语言中就是原来的意思,如老小山、老鸿宴,一般是口头语。如果到了书面,那意思就不对了,如鸿宴搬了新地方,新鸿宴便是老鸿宴,而鸿宴过去的地方——被称作老鸿宴的,一定没有鸿宴的能力了,甚至还是不是饭店也说不定哩!如果写到了底款上,还就真说不清了,也许是区别?可一定是在后来,就如万里香扒鸡之争。不过人家老邓也没有说自己是“老万里香”所以我看这事悬!
发表于 2011-2-1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好兴致,好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