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181|回复: 12

无求于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DSC04321_副本_副本.JPG
发表于 2011-1-15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记得很久以前我看见过赵普先生的隶书,觉得和您的风格有相似之处,现在找来图片,请你鉴赏:

2007424154911193.jpg
发表于 2011-1-1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2007424161340530.jpg 20074241615238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4# 春日海风


    感谢指教。赵先生的字果然好,我已经收藏,好好学习。隶书我不同阶段喜欢过夏湘平,王祥之,马广文,张森,刘炳森。赵普先生的字从未见过。孤陋寡闻一至于斯,悲夫。
发表于 2011-1-19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1-2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1-23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080.jpg 伊秉绶


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八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清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任惠州知府,嘉庆十年(公元一八○五年)任扬州太守。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誉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人瞩目。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伊秉绶的隶书从汉碑中摄取神理,自开面目。用笔劲健沉着,结体充实宽博,气势雄浑,格调高雅。伊氏自己总结为:“方正、奇肆、姿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于腕下……”。其所作楹联、匾额,从行款到结体,极富疏密聚散之变化,于遒劲中别具姿媚,个性鲜明,横平竖直。他用篆书的笔法来写隶书,因此笔划圆润、粗细相近,没有明显的波挑。章法极有特色,字字铺满,四面撑足,给人方整严谨的装饰美感,且梁章钜对之有“愈大愈壮”之评。
    伊秉绶的隶书在笔划上与传统汉隶有很大的不同,他省去了汉隶横画的一波三折,代之以粗细变化甚少的平直笔划;汉隶的扁平结体在他手上也不复存在,只剩下粗木搭房般的笨拙造型,然而这不是技穷后的造作,而是在深入把握住汉隶神髓后的一次变异。伊秉绶洞悉艺术朴素真挚的本质,但又深受儒家审美的影响,如果说他以建筑般的结构取得成功,跟欧阳询的楷书异曲同工;如果说他以减少用笔动作将线条单纯化而取得奇效,他和八大山人不谋而合。伊秉绶的书法融会秦汉碑碣,古朴浑厚,“有庙堂之气”,对后世的书法创新有很多启示。
发表于 2011-1-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20067131237853.jpg
发表于 2011-1-2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ybs1.jpg

yibingshou.jpg

yibingshou_02.jpg

yibingshou_lilian06.jpg
发表于 2011-1-23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喜欢伊秉绶的隶书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9# 春日海风

这个我欣赏不了。
发表于 2011-5-30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6-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