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54|回复: 2

[原创]浓荫古韵松林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浓荫古韵松林山


      
    “放步郊行四望赊,无边景色翠于葩;修眉浮绿飞晴雾,远镜生光映晚霞;学种村童争试犊,荷锄野老戏簪花;相看自是能消病,买醉歌楼第几家。”这是清光绪版《丰润县志》里的《郊行偶吟》诗,作者名叫杨泰,他是用诗写出了自己闲暇时放步郊游时的感受。其实,何止是古人,就是现今的人们,如果能在闲暇时光,一个人或是几个人,一同漫步于郊外,尽情的领略大自然秀美的风光,那将是多么令人倍感惬意和怡然的一种心境啊。


    深秋的一天,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出城一直向北,没多长时间便来到左家坞镇,本来想到还乡河故道里捡些奇石,便从镇南的路口折向东去,到了那座横跨在河道上的水泥桥上,一打听才知道,桥东略向北那个村庄就是大松林村。心里猛然想起我的好友史立武就是这个村的人,他多次对我说起过这个村的历史,还说起村南有座松林山,曾经是一处风光秀美并有着优美传说的山。


    按清光绪版《丰润县志》的记载:“松林山,在城北三十里。”按有关资料的记载,这座山的海拔高是126米,当地人又把它称为“城子山”和“朝阳山”,整个山体呈南北走向,长约3里地,宽约2里地,登上山顶,便可看到在山顶部有一圈用巨石砌垒起来的高约2米、宽约1米、中间面积约为3亩半地左右的废城垣,石城座北朝南,石城外还有一块约2亩地左右的平坦的场地。我想:是不是正是山顶上的这座石头城,松林山才被称为“城子山”的呢?

     站在山顶放眼四顾,古镇左家坞秀美的景色尽收眼底,山的北侧和西侧郁郁葱葱,山北侧的大松林村和山西侧的小松林村都被浓郁的树木遮掩着,我在心里想:是不是因为山北面的树林面积大于山的西面的树林,人们才将山北的村庄称为“大松林”,又将山西的村庄称为“小松林”呢?极目北望,则是蜿蜒起伏的燕山余脉,山的西面和南面,田畴交错阡陌纵横,梯田错落有致,村庄星罗棋布,还乡河自北向南从山脚下流过,又为松林山的风韵凭添了独特的神韵。松林山东与尖山紧紧相连,东、南是片片果园,可以想象:如果是春天,山上的野花与果园的桃、李、杏、梨花竞相开放,这里一定是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百鸟鸣唱美不胜收的好地方。


    松林山曾经有过古迹和寺庙,它们同样为这座山增添了独特的风采。按清光绪版《丰润县志》:“松林山寺,在山顶,缭以石城,山阴松柏千株,下有史副总戎宸墓。”和“史副总戎宸墓,在大松林村东数十武。”的记载,按史志上的说法:松林山顶的石城原来是为了圈围着修建于山顶的寺庙,前面的空场应当属于寺庙使用的场地。

    曾经位于山顶上的松林寺,亦称为朝阳山寺,相传建于明代,毁于1958年,曾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遗址上现在什么都找不到了。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座寺分为山门、钟楼、倒坐观音佛龛、禅房、偏殿、正殿等几部分,山门即石城向南之门,曾刻有“朝阳山寺”四个苍劲有力大字的匾额,进入寺门便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直通正殿,甬道两侧每隔5米便有一对赑屃驮着石碑的石像,正殿共5间,座北朝南四梁八柱前出廊檐造型奇伟,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约7米,正中供奉着“真武大帝”神像,两边各有4尊神像。正殿前东侧有3间偏殿,里面供奉着4尊佛像,亦称“铜佛殿”;偏殿南侧是三间禅房,在此修行的道人居住于此,禅房南建有一座钟楼,内置高约2米、直径约1米的大钟。与东侧偏殿相对应的甬道西侧,建有倒座观音佛龛,观音菩萨手持玉净莲花瓶面朝北方端座在莲花宝座之上,整座寺庙建筑精巧巍峨壮观。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在民间和道教中被尊奉的北方玄武神,是道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传说他是盘古之子,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中华之祖龙。松林山地处丰润的北方,所以,每逢年节,善男信女们从各地前来焚香许愿,寺庙里香火旺盛,钟声响彻数里之外。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这里的景象曾经是多么的热闹和繁华。


    位于山北侧的史副总戎墓,是明代战功显赫的将军史宸之墓,墓园毁于“文革”初期。我的好友史立武不止一次的对我说:他曾听祖上的老人说起过,先祖史宸的墓封土高约5米、直径约8米,被约3万平方米的苍松古柏树林遮罩着,每逢年节,远近的史姓族人都来这里祭祀他们的祖先,“文革”初期被挖毁时,曾有人见到他的墓共有内外两个石室,墓门高约1米6左右、宽约1米。据清光绪版《丰润县志》记载:“史宸,字梦麟,兴前卫正千户,援例授指挥佥事,仕三屯营守备,以勇略闻,累功历升三协副总兵,骠骑将军,前后受敕书赐白金,晋秩三级,督抚按交荐,终以数奇不得佩大将军印,君子惜之。虽然其忠孝大节有足称者,自书庭联曰:‘举足不忘母训,开口辄道君恩。’虽古儒将何以加焉?”从史志上记录的这段文字不难看出:这位战功卓著的将军,是个集忠孝节义于一身,文武兼备、能谋善战、远近驰名、威风八面、忠勇可嘉的骠骑将军,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后人立下了楷模,他是大、小松林史姓家族的先祖,也是史姓家族的荣耀。更让史姓家族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史宸将军的后代子孙中又出了一位贤臣---史振镛。《丰润县志》记载:“史振镛,字佑笙,咸丰壬子科举人,辛酉科大挑一等,分发山左(今山东省),授青城令。青城三面距河被水,灾民生憔悴,镛下车询悉疾苦,即禀请蠲免全境钱漕,士民以为福星至。调署高密,境内旧有沙河一道,年久淤塞成壤,土豪趁势开种以致山水无从渲泄,沿河受害实深,镛立谕开决,水得顺流,高民戴德,为立德政碑。年余奉调回青,适黄水泛滥,漂没村墟,乃雇佣备救生船多只,全活难民无算,旋修河堤,无恤劳瘁,亲自督工事,集而民不扰。嗣告终养回籍,青民遮道攀辕送牌匾衣伞并立去思碑焉。”史志上记载的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丰润人史振镛在山东青城、高密任县令时,勤政爱民的丰功伟绩。我曾看到好友史立武保存的史氏家族的族谱,他的先祖史宸和史振镛赫然其上。可以说史宸和史振镛值得我们丰润人自豪和骄傲,也是史姓家族的荣耀。


    松林山的正南800米处的平子山、西南约1公里处的岩子山、西北2公里处的盖子山与之遥相呼应。相传盖子山上也曾经有座真武庙,所以,真武大帝有时离开朝阳山到盖子山上领受香火,所以,在朝阳寺门前的山石上曾留有一个深深的向外迈出的脚印和拐棍杵下的深坑,在盖子山的山石上留下了向里迈进的脚印和拐棍杵下的深坑。岩子山南坡旧时为安家坟茔,有座很大的坟茔,坟两侧有高1.3米、直径0.8米的经幢各一座,坟地四角建有石板砌成的小屋,相传这座山上曾有外地人在此修建秦桧庙,以示“秦桧也有三个相好的”的说法,后来被小港人得知,百姓在气愤之下烧毁了此庙。南平子山西南地名“小园”。相传很早就有人在此居住过。


    关于松林山,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天上有10个太阳,地上寸草不生,苍生难以度日,玉帝便派二郎神担山来把太阳压住,二郎神不敢懈怠,压住了8个太阳之后,使甩出担子西端压住了跑后面的那一个太阳,又甩出担子想压住前面的那一个,但却没能压住,那座山便落到了地上,跑掉的那个太阳变成了冉冉升起的一轮朝阳,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为“松林山”,亦称为“朝阳山”;把被压住的那座山称为“盖日山”,因它的形状极似乌龟,所以,又改称“盖子山”。这些美妙的传说,又为松林山凭添的独特的神韵。


    松林山优美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再加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迹,必然引得文人雅士前来游历观光。清代丰润文人谷一柱登临此处时,曾作下《登朝阳山》诗:“登临凝眺远,万虑顿皆空;石挂藤萝月,松迥古殿风;溪幽澄白练,峰耸插苍穹;最喜双目豁,河山一望中。”后来此山下曾有丰润安氏富户在此修建别墅,清代丰润文人吴廷准游历此处时曾作《登小松山》诗一首:“谁家芳树小园亭,曲径弯环道屡经;乳燕娇莺情滟滟,痴蜂恋蝶意惺惺;花如留客腮凝粉,柳欲依人眼转青;翠绕珠围闲领取,况当山色敞银屏。”并作记曰:“山为邑人安氏别野,原诗三首录一。”从诗中不难看出,此处的景致曾经是何等迷人。


    “冰心一片有谁同,亭下依然见此风;北望关山翠欲滴,西来流水杳无穷;苍松映座尘缘淡,野鸟呼人俗虑空;为爱当年觞咏事,几回凭眺暮云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闲暇之时出来走走,放眼看看,把自己置身于山水之中,我想,你一定会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和山水蕴涵的浓郁而厚重的神韵的。

发表于 2010-12-26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读田雨老师的《浓荫古韵松林山》真是一种享受。全文用杨泰的诗起笔,用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手法为线索,以传神的写景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内容,为读者奉献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一篇好散文。自然的美在作者的精心设计下显得那么自然。读过此文后你不得不说一声:谢谢田雨先生。
匿名  发表于 2010-12-26 19:09 | 来自河北
楼主的引用有时可以去掉,一篇文章引用太多会有拼凑嫌疑。另外,文中诗运用也显得生硬。文章要是自己的,散文是散文,文史资料是文史资料,不要写成四不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