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金窑山
在丰润诸多奇峰妙景中,有一座集神秘色彩、久远美妙传说和秀美风光于一体的山,这座山就是位于城北的金窑山。
金窑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因为它确有许多神奇之处。据清康熙版《丰润县志》记载:“金窑山,在县北三十里,山腰有石洞,门闭不开,朱书‘黄金无人见’五字,虽力磨不减,传疑迹可异也”。清乾隆版和光绪版的《丰润县志》均记载着:“金窑山,在县北二十六里,〈燕山丛录〉:山极险峻。山腹石壁间宛如门扇,而不可开。上有朱书数行,惟‘纵有黄金人不见’七字可辨识。其书极力,磨洗不灭,人以为金矿所在。”这便是明隆庆版《丰润县志》里记载的“丰润八景”之“仙洞题金”所在之处,指的就位于现今东佑国寺村北“六九”仙洞口题丹字里面藏金的传说。史志是记载着的这座金窑山座落于丰润城北约12公里处,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3公里,宽约700米,主峰海拔高299.4米,南距东佑国寺村2华里,东南距白各庄村3华里,西北距北夏庄村1华里,西距狼儿峪村约1华里,从远处看,整座山峰峦起伏自东南的还源口开始,向西北依次为一、二、三起马鞍子、鲁家坟北山、阎王殿和狼儿峪北山,山形巍峨耸峙、壮美迷人。由于整个山体上有着许多奇石险洞,这些奇石险洞都寓意着无数美妙的传说的民间故事,是这些美妙的传说的民间故事,让金窑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三起马鞍子南坡距山梁40米处,有一片高10多米的嶙峋峭壁,上部有一块高约3米、宽约2米的平整巨石,巨石的四周与山体之间有手掌宽的石缝,极似一扇关闭着的大石门,据说人若把耳朵贴在上面,便能听到嗡嗡的声音,那是六九奶奶的纺线的声音。至今临石壁细细辨认,仍然依稀可见“东十万,西十万……无人见……有人见……”的字样,据当地人传说,这句话应当是“东十万,西十万,纵有黄金无人见。有人见,买了大都城,捎带浭阳县。”被这扇石门关在里面的山洞就是被当地人代代相传的神奇之洞---“六九洞”,至于说这扇石门能不能真的能够打开,里面是不是真的有洞,谁也没看到过,倒是当地百姓世代流传着这样的话:“要想石门天,须得六九来。”在这扇“石门”的下方峭壁底下,的一个30公分×40公分的见方小溶洞,这就是当地人传说的六九洞的水道口。“六九”洞北坡有个竖溶洞,直径约2米左右,有人说这是六九洞的后门,古时还有过洞里出圣水的事。至于为什么将此洞称之为“六九”洞,虽经多方考证,也没有个统一的说法,而我则认为,“六九”如果用阿位伯数字则写为“69”,6反看着是9,9在阳数里是最大的一个数字;另一种意思这两个数字相对合在一下很象道教中阴阳二鱼合在一起的太极图,太极的“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名为“天地自然之图”,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也比较贴切,“太极”一词在《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图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我国宋代大儒周敦颐曾有名篇《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生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丰润自古便是儒、释、道三教盛行的地方,此处古时曾经有座真武庙,并有道士在这里修行,所以,我悟出了这样一道理:这“69”洞,极有可能指的是这里曾经是道家修行的清幽之处,人们把道家修行之处看的极神秘,道家把人生道德修行的境界之高看作是人生至高无上的,那种“清静”、“无为”的境界是凡人对于金银财宝的获得所不能相比的;还有一层意思,这金窑山是不是真的有金矿还在其次,先贤们是让后人们要注意人生的道德与修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读书获得知识,精神上的获得那不是比物质上的金银财宝的获得更加的宝贵吗?由此,我更加感觉到了金窑山的神秘之所在了。
金窑山有着久远而美妙的传说。“六九”的传说曾经流传很广,说“六九”是个好神,专为人们做好事,在外知名度很大,在南部临海的村子里还有人供奉它的神位。除此之外,金窑山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金银财宝的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一位天天想着发财的年轻人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拿出个葫芦对他说:“我这里有个葫芦,你拿去放在六九洞门口,门就会开放,你就可以拿到你想要的东西。”年轻人没有听清,便问她放在什么地方,老婆婆重复了一遍说:“就放在鲁家坟金窑山的六九洞口。”年轻人到了那里把葫芦一放,石门果然大开,里面有位老婆婆,年轻人便对老婆婆说:“有人让我给您送葫芦来了。”老婆婆便让年轻人进了洞,之后说:“你等一下,我给你做顿饭。”说着便开始和面剁馅包饺子。年轻人往四周一看,里面金银财宝应有尽有,还有个金牛犊在那里蹦来跳去的,心里欢喜的不得了,便想着多拿走些金银财宝。他转眼一看老婆婆,发现老婆婆和面剁馅时鼻涕脏痰的一齐往下流,都揉到面里掺到馅里了,心里一阵的恶心,便想立起身拿些金银财宝就离开这里,老婆婆也没说什么,只是抓了一把黄豆粒放到了他的衣袋里,年轻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地往外走,一边往外掏着黄豆粒一边想:这老婆婆真是的,给我一把黄豆粒有什么用?等走到外边一看,身上只有一粒了,仔细瞧原来是一粒黄灿灿的金豆粒。等他明白了后悔时已经晚了。原来老婆婆给他做的饭竟然是只有神仙才能吃到的玉面翡翠馅的饺子,人如果吃到了可以脱掉凡气,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那个葫芦是开启六九洞石门的钥匙,他把葫芦放到了里面,以后石门永远也打不开了。但洞里的金牛倒是经常跑出来,在山顶、山坡树林和草丛中出没。鲁家坟北山东侧有块约半亩地大小的平场,土层很厚,花草也很茂盛,那里便是金牛犊经常出没之处,当地人经常看到那里金光闪闪,金牛安卧其中,整个金窑山都沉浸在一派吉祥、安乐的气氛之中,当地人将此处称之为“金牛卧”,也把金窑山称之为“金牛山”。在“金牛卧”处还曾经有座真武庙,庙里有道士在此修行。精美的传说既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把金窑山的美景烘托的更加神秘。
金窑山自然风光优美。金窑山在很早就被人看作是一处风水宝地,南山脚下更是早就被风水先生看中并为名门旺族选择为“福地”,以让后人托着祖上的阴德,后代子孙人丁兴旺世世昌隆。正因为此,自明代开始,这里就被丰润城内“谷、鲁、曹、陈”四大家族之一的鲁氏家族将此处选做埋葬其先祖的墓地。山南的东佑国寺村,曾经被人称之为“鲁家坟”,因为这里原来并没有人居住,只是后来随着为鲁氏家族看管墓地的人家代代繁衍,逐渐聚集成了一个小村庄,村名便称之为“鲁家坟”,新中国建立后才改称为东佑国寺村。鲁家坟北山坡半山腰,有东西两道石岩,西面那道长约250米、高约16米,当地人称大岩;东面那道长约400米、高约12米,当地人称二岩,两道岩中间有棵向外突鼓出来的石柱,周长约7米,高约10米,上面顶着一个酷似大将军头像的巨石,远远看去,整个石柱仿佛是鬼斧神工凿刻出来的一尊威风八面的大将军石雕像,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将军石,这是金窑山一处著名的景观。在将军石下面的山脚处,四外坡岗叠嶂,近前又显得地势高耸,后面的靠座便是高大巍峨的金窑山山体,显得此处壮阔雄伟,清幽静谧。相传明代的开国帝王想在此处修建陵园,因为北面的狼儿峪与朱氏犯了忌,才放弃了念头。正因为此,后来丰润城内的名门望族鲁氏家族便选择此处为墓地。笔者的朋友曾文友、鲁刚双、鲁刚友等人都听其长辈对他们说起过,鲁氏家族先祖的坟地在东佑国寺村。由于鲁氏家族军功显赫才子云集高官倍出,所以,数百年间埋藏着数百位鲁氏家族的祖先,这里曾经有许多座高大的牌坊和雕刻着文字的石碑,墓地周围曾经有数千棵一搂粗的松树,整个墓地显得遮荫蔽日,令人望而生畏。清康熙年间安徽进士、丰润县知县张如骞游历此处时曾做《佑国寺》诗:“招提依僻境,万木转山阿;枣栗垂垂发,园林寂寂过;屐闲花自落,珮响鸟能歌;只树何年种,寻幽到薛萝。”清代丰润城内的大才子唐居仁在游览此处时被其秀美的风光所吸引,即兴作下《金窑山》诗一首:“奇迹何年辟,仙踪已不磨;松梢群鹭白,洞口一樵过;青嶂原诗侣,黄金是道魔;即今天下瘠,仙意复如何?”从这两首诗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文人雅士们人对金窑山奇观美景的赞美之情。
金窑山是座宝山,山体上的石料是良好的建筑用石和石灰石,山坡上还生长着生地、防风、白术、枸杞、车前子、蒲公英、黄花香、仙鹤草、踏踏青等中草药,所以,春季的金窑山,百花争艳百鸟鸣啼,秋季的金窑山,秀美无边景色迷人。
金窑山,你是一座神奇的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