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397|回复: 2

成都户籍一元化改革对唐山的借鉴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0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成都户籍制度改革 迈开了中国城市化的关键性一步2010-11-20 12:56   来源:新浪地产   作者:傅蔚冈


  提要:成都农民要成为市民,完全是自愿的而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 并不需要像重庆那样的将宅基地出让,也无需出让自己的承包地。中国的城市化,就是要让进城的农民在无需支付对价的情况下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月16日发布,文件标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自由迁徙”四个字,《意见》所提出的12条具体措施条条针对现在城市户籍管理的弊端,无论是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还是教育公平,都是近几年来罕见的举措。成都农民要成为市民,完全是自愿的而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 并不需要像重庆那样的将宅基地出让,也无需出让自己的承包地。
  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制度,中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两套完全不同的公共服务体系,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两套体系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如果说二元制在计划经济年代可能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绝大多数物质产品已经通过市场而实现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制度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正当性。在一个农村人已经进城就业、娶妻生子、购房买车的情况下,他的公共服务还要依赖其户籍地,这是不是过于荒谬?当然,绝大多数的进城务工人员还没有经济能力在城里买房置业,但是,当他已经在这个城市中就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时候,这个城市却还没有给他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这是不是过于绝情?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户籍新政,重庆市从今年8月份推行户籍新政,规定凡是具有重庆市农业户口的农民,都可以自愿转为城镇户口,可以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的优惠政策。不过,重庆相关文件强制性地规定了当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时,其原有的土地必须退出。
  对此,不少地方政府的解释,一下子接纳这样多的人口,城市可能会有财政缺口。财政约束固然是一个理由,但恐怕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不少地方政府每年都为维稳或政府办公楼的改善投下巨资,但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提供上却何以如此吝啬?在我看来,对城市化的认识偏差可能是主因。中国作为一个城市化率只有46.6%的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实现城市化?在很多官员看来,所谓的城市化往往就是土地面积的城市化,就是高楼大厦和绿地广场,以投资、以大型的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和目前的GDP增长的政绩考核方式相兼容。而人,则不被地方政府看做是创造GDP的力量,而更多是属于一种提供公共福利的负担。从1990年至2006年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土地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也就是建成区面积的扩张速度平均每年是7.77%。但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是4.56%。也就是说,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土地的扩张速度。鄂尔多斯的那个投入巨资建造的富丽堂皇但却空无一人的“鬼城”,就是这种城市化模式的一个极端。
  正是在这种畸形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下,外来人口的增加并不会被当地政府视为城市化的功绩,而当地居民也将各种由于城市化而引发的社会现象归因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身上,认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导致了城市社会治安的恶化,外地投资客抬高了房价,外来工子女抢占了优质教育资源……在这种抱怨下,原本就有财力负担的地方政府就不愿意将本地的公共服务覆盖至外来务工人员。
  是的,外来人口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共服务的成本。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享用公共服务的人口增加,还会减少公共服务的边际成本――― 因为每个城市里的人,并不仅仅只是享受城市的好处而已,城市所提供的每项公共服务都是由他们自己创造。政府本身并不能够创造财富,它只是扮演一个再分配的角色而已。对于那些已经迈入老龄化的特大城市来说,容纳更多的外来人口更是大有裨益,外来务工者将在这些城市的养老保险池中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他们自己的养老金却需要二三十年后再行领取。
  中国的城市化,就是要让进城的农民在无需支付对价的情况下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而言,成都的这个户籍新政迈开了中国城市化的关键性一步。在GDP总量并不占优的成都可以推行,那么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呢?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新民网编辑
发表于 2010-11-2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0-11-22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 风如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