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73|回复: 0

刘光生:深藏在心底的回忆【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9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西
深藏在心底的回忆


作者:刘光生  来源:文化月刊 2006-7期  发布时间:2008-11-9


本来摆在你眼前的是两张老照片。上边那张两位大人的合影是一对夫妻,男的是我亲二哥,女的自然是我的二嫂,她叫李之明;下边那张两个小孩儿是二哥二嫂的两个儿子,大点的乳名叫大胖(学名刘冉),小点的叫二胖(学名刘征)。你可能要问了,这四口人既然是一家,干吗不弄张“全家福”放在这里?因为没有。那不是可以再补照一张嘛!不可能了——这个家庭已经永远中止于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
  
  “林道静”竟成了我的二嫂
  
  1964年初春,我正在河北省的唐山四中读初三。我家人口多,除父母外,我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年幼的妹妹。大哥已结婚多年,他一家五口住着我家两个厢房,我和父母、年幼的妹妹住在正房中间屋,里面那间留给我二哥。二哥当时在唐山八中教书,已年近三十还没有对象,婚姻问题自然成了我父母的一块心病。二哥长的英俊潇洒,工作好收入高,按说搞对象属于“随便挑”的那种人,但这些年亲朋好友走马灯似的给他介绍了一个又一个,二哥就是一个都看不上眼。
  这些天我在上学路上,经常碰到一个举止文静、腋下不时夹着一两本书,女大学生模样的人在我或前或后走着。她细高的个儿,齐耳的短发,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但十分洁净的蓝布衣裤。脖子上围着一条淡黄色的围巾,这种打扮当时在我们这些学生眼里按现在话说非常时尚,简直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每次见到她,我都会悄悄观察她——她多像电影《青春之歌》里的那个林道静啊!这时,我也经常听到好些同学交头接耳地议论这个神态不凡、仪表出众的女青年:“真像林道静”“比林道静还林道静”。时间一长,我知道这个“林道静”是我们学校62届高中毕业生,学习成绩很好,是班里的班长,考大学时报的是人大中文系,可由于出身不好没有被录取,现在被我们学校召回任初中语文老师。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叫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林道静今天竟“闯”进我们家来了。
  待二哥送走这位“林道静”回到屋里,母亲立刻过去问这个女的干啥来了。此时二哥脸上还没脱去刚才交谈时的兴奋,听母亲这不冷不热的一问,慌忙解释:“别瞎猜,人家问功课来了。”怕母亲不信,二哥又把“问功课”的起因细说了一遍:前几天,在唐山剧场教师包场看京剧《钗头凤》,二哥他们八中教师坐在前几排,这个“林道静”也去了,正好在二哥他们靠后几排坐着。英俊潇洒的二哥引起她的注意,问邻座的一位老教师这人是谁,老教师向她介绍了二哥的情况,并特别说一句“他还没对象”。二哥的解释更加重了母亲的疑心:“我看她不像是问功课,是冲着搞对象来的。”果不出母亲所料,从那以后这个“林道静”到我家问功课的次数越来越多,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正当二哥和她交往越来越密切时,一天傍晚我听到母亲在里屋和二哥小声嘀咕:“这个女的我打听到了,她就在咱们庙前街住(离我家隔两条胡同),听说出身不大好,好像是资本家。”并叮嘱二哥,搞对象可得小心点呀,这出身不好的千万不能要呀。妈妈这种担心自然有她的道理,当时正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年代,搞对象首要一点就是看对方的家庭出身。我家出身总体上虽说不上黑,但绝对不是依靠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搞对象,多需要找个家庭出身“红”点儿的给壮壮门面啊。可我二哥天生是个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对政治不大关心,搞对象更是只注重性趣相投,至于家庭出身看得很淡。母亲在“出身”上虽有所顾忌,但一想到二哥年龄也这么大了,随着他俩交往的深入也就默认,没再说什么。大约在1965年初,二哥和“林道静”往来一年多后结婚了。
  结婚那天,当二嫂当着众人的面怯生生叫我母亲第一声“妈”时,我看到她脸上现出红晕。事后我听二哥跟我母亲学嘴:“之明说她从记事那天起就没叫过妈,第一次叫还挺绕嘴。”这时我才知道二嫂从小就没有母亲,她家除了父亲还有一弟一妹,弟弟在一家街道小厂上班,听说木匠活儿很好,妹妹在当时的省重点中学——唐山十中上高中,是全校有名的“数学尖子”。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妈”字在随后到来的“文革”风暴中被搅成一摊污水,泼向了我的二嫂和她所有亲人。
  
  为了婆家,把娘家的亲情割断
  
  二哥结婚后的第二年夏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大胖降生,二嫂还在坐月子时“文化大革命”就像烈火碰上干柴在全国迅速燃烧了起来。短短几天,我所在的四中校园里大字报铺天盖地,质问党支部的,深挖牛鬼蛇神的,充满了萧杀气氛。一天,在靠近校门口的甬路东墙上贴出一张由语文组几个“革命造反派教师”签名的大字报,十分醒目:控诉校党支部书记赵维德包庇重用有“杀母之仇”的我二嫂李之明!生性懦弱、内向的我看着这张大字报脑袋轰地一下差点瘫坐在地上,过去我只知道二嫂家庭出身不好,哪知道二嫂竟还和共产党有杀母之仇?!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慌了神,跺着两只白薯小脚一个劲儿叨咕,你二哥这是自作自受啊,放着那么多好对象不要,偏找了个“这个”,把自己搭上不说,这还要捎带上我老儿子。一天上午,我正在教室外参加班里的政治学习,临近中午时一个瘦高个儿初三男生忽然找到我,有一封信要我转交给她。当时接过信我没敢打开,因已预感到这封信凶多吉少——可能是篇控诉二嫂杀母之仇的声讨书!惊慌失措的我骑上自行车急匆匆赶到二哥家,二嫂正坐在床上给刚出生没几天的大胖喂奶,二哥在屋里屋外忙活着做饭。见到我,二嫂只是平静地点点头问我吃饭没有,并有意转移话题,报喜不报忧地说:“你二哥刚从学校回来,贴了那么多大字报没一张你二哥的。”没等她说完我愤懑地瞪她一眼,把手里的信甩给她。二嫂接过信刚看过几行,我看到她的脸上立刻现出利剑穿心般的痛苦把信随手丢在床上不再看了,扭头朝二哥说:“快给光生搭兑饭,光生先吃饭,光生先吃饭。”
  接着,学校贴出的大字报逐渐升温,调门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二嫂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如何避免我这个同她在一个学校的“小叔子”受到粘连。那些日子,二嫂每次见到我都很不自然地微微垂着头,表情非常痛苦,背地里她不止一次地对二哥说:“我自己倒没什么,就怕影响到光生。”这以后,我发现二嫂再也没登过自己娘家的门。破四旧时,她年近六十岁的老父亲和未婚的弟弟被红卫兵押解遣送回乡——在靠近穷海边的丰南老铺受尽非人的折磨,弟弟在轮番批斗中被打聋一只耳朵,她从没跟谁提过一句。本来学习优秀的妹妹,“文革”前一年已被迫到丰润县山区插队后,两三年也回不了一次唐山,有一次妹妹回到唐山偷偷去看她,二嫂只是客气地寒暄几句,也不留饭。相反二嫂对我却疼爱有加,几乎每到星期天都要把我叫过去,给我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我衣服旧了破了,二嫂也总是主动拿过去缝补,还不时给我添一两件新衣裤。母亲对二嫂不顾娘家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有时偷偷叮嘱二嫂:“该看看你爸他们去了,也不知道你爸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但二嫂每次都沉闷地摇摇头,从不作声。有时我妈问多了,二嫂就轻声叹口气:“唉,像我们家这样的人,逃出来一个算一个吧。”或许这“杀母之仇”对二嫂的刺激太深,“文革”中她多次对我二哥说过:“我过了门就是刘家的人了,李家算是一刀两断了。”其实,二嫂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手足弟妹何尝不爱呀,我见过二嫂结婚前她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二嫂跪蹲在父亲身旁,父女之情溢于言表。二嫂当闺女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她小小年纪一边上学一边把家里没有妈的日子料理得井井有条。
  二嫂和二哥共同生活了十一年,我深切体会到二嫂是个工作尽职尽责、十分热爱生活的人。“文革”后期,二嫂在学校长期担任初中班主任,不管多么乱的班,到了二嫂手里准能迅速理顺,变成团结向上、朝气勃勃的班集体。在当时“文革”条件,班里总有那么几个根红苗正、杀打不怕、谁又都管不了的“小流氓”式学生,但在二嫂调教下这些“小流氓”准能很快脱胎换骨,最后变成二嫂的好朋友。二嫂本人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平时总是像磁铁一样把班里班外那些学习成绩好坏不等、性格各异的学生吸引在她周围,很多学生都爱到二嫂家作客,向二嫂倾吐悄悄话,我见过二嫂班里有个叫苏平的女同学曾直接了当地对二嫂说:“我要是有个像您这样的妈该多好呀!”二嫂总是像自己孩子那样细心关心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李胜兴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他父母又各自再婚,李胜兴一直跟着父亲,从小就没怎么享受过母爱,生活很苦闷孤独。二嫂知道情况后总是像儿子一样关心他,从辅导学习到缝缝补补事事帮他操心,后来又亲自拖人找关系送他当了海军。李胜兴参军后,总是像对待“妈妈”那样对待二嫂,每次回家探亲不是先回自己的家而是先去看二嫂。二嫂特别注意为人师表,尽管她生长在唐山,但普通话说得极好,板书也很不错,平时教课一丝不苟,每次上课铃响前都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迎候学生。二嫂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即使在“文革”那样的逆境中,二嫂家里不管什么时候进去都是一尘不染,床上铺着淡色或雪白的床单,各种家什摆设恰到好处,雅气十足。
  

  
  天上人间的最后一面
  
  上世纪70年代初,我结束了几年的插队生涯,分配到河北省丰润县高丽铺公社任团委书记。1976年7月27日这一天,天气闷热,上午我在丰润县城开完会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骑车往唐山市里赶。我之所以“忐忑不安”事出有因,几天前我接到高中好友、当时正在河北大学中文系读书的焦今医一个电话,说我们“说的那个事”不知谁给捅了出去,校领导正在追查他,并说这几天可能要追查到我,要我赶快回唐山商量对策,他已从河大专门回来在家里等我。原来这一年五月初,当时悼念周总理的“四五”运动刚刚镇压下去,我去保定的河北大学看望焦今医。一天焦今医宿舍围聚了几个来自三十八军的高干子弟,传播了一些江青整周总理的小道消息,大家一边听一边七嘴八舌地大骂江青。回来后,骂江青的消息不慎走漏,上级追查到刚刚入党的焦今医时特别提到我的名字。回到唐山后我傍晚先来到二哥家,想听听二嫂对这件事有什么高见。没想到二嫂听完我的述说后表现得非常平静,一个劲儿地宽慰我“没事儿呀,没事儿,可别往心上去。这些小道消息在我们学校也传得很广,上级现在有文件精神,传播小道消息的只要说清楚,保证以后不再传就行了。”并教给我领导一旦找到我时如何如何应付。因为晚上二哥还要去八中值班,我也要当晚必须见到焦今医,当二哥准备推车时我也随着站起身跟着走。二嫂一边送我俩还一边嘱咐我,二哥边走边听着我俩的谈话,愤愤地说:“江青这叫什么玩意儿啊!”二嫂听二哥现在还说这样的话赶忙摆摆手:“得得得,别说了别说了,就顶这儿吧!”二哥瞟了二嫂一眼,会意地点点头:“行——就顶这儿!”说着我跟二哥跨出隔着闸墙的里屋,在外屋已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大胖见我们要走,强睁开朦胧的眼睛微微欠起脑袋,朝我们俩点了个头。谁会想到,就是这句“就顶这儿”的潜台词,竟成了二哥夫妻之间、我与二嫂的诀别话语!这个睡意朦胧的微微“点头”,竟成二哥父子之间、我与大胖侄子天上人间的最后一面!
  待我回到家里时已接近午夜,我怕惊动家人,回到屋躺下就睡。当时我和父母同睡在一个土火炕上,我睡在炕的东边,父亲睡当中,母亲睡西边。进入梦乡后不知多久,突然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把我惊醒,我刚翻过身,就见眼前的窗户、门框和破碎的墙体轰隆隆塌了下来。我本能地将身体半跪式一屈,双手刚把头抱住,倒塌下来的废墟一下子把我淹没,我使劲晃动晃动身体,一点都动不了。“这是怎么回事呀,是原子弹爆炸吧!”我隐隐约约听到父亲的喊声。“不是原子弹爆炸,地震了,是地震——!”我拼力应答着,也不知父亲听见没有。在废墟塌下来的那一刻,我就听到睡在炕西边的母亲喉咙里发出“啊——啊——啊”的痛苦的呻吟声,一会儿声音就微弱了,事后我知道是一块滚落的石头砸中了母亲的脑袋,母亲的鼻骨都被砸平了。待我被两个侄子和邻居老徐从废墟中扒出来时天已是大亮,下着毛毛的细雨。这时我看到周围方圆几里远的建筑已全部夷为平地,只有离我家三四里地开外的唐山机车车辆厂水泥筑成的水塔还突兀在地上,分外显眼。离我不远处,一个上年岁妇女正在搂着一具摆在废墟上的尸体失声痛哭。在我身边,除母亲遇难外,还有我大哥家的一个侄女、一个侄子,大哥本人被砸得胸骨、锁骨多处骨折,已不能说话,正躺在废墟上呻吟。看到这种情况,我很快想到二嫂,问道:“我二嫂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此时此刻我还在天真的幻想,要是二哥二嫂这时能领着大胖二胖出现在这里该多好啊。年迈的父亲瘫坐在废墟上,听到我的问话愁眉苦脸地望望天空:“唉,都到这个时候了,你二嫂他们要是活着早该上来了,再不上来恐怕是砸死了。”
  大约过了三四天,我陆续听到两个消息:一是我二哥还活着,只是砸伤,现已转到外地养伤。二是二嫂的学生李胜兴震后急赶到二嫂家,现在传来话,母子三人已经死亡。大约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待我和两个侄子支起塑料简易棚,陆陆续续把我母亲、侄女侄子尸体挖出来抬到附近刘屯小学三棵大槐树下埋葬后,开始商量去挖二嫂母子的尸体。那是一天上午,我和两个侄子,还有二嫂的学生李胜兴和他的哥哥——一个回家探亲的现役军官,五个人拿着破旧锹镐来到唐山四中操场东北角的四中教职员工宿舍废墟上。我们几个人用了几乎半天时间挖开深深的废墟时,眼前的惨状把我惊呆了:二胖仰躺着,已挣脱开母亲有一米多,保持着努力向外爬的姿态。二嫂趴着身,身体扭向二胖,一只手直直地伸向 二胖爬行的方向——多么深厚无私的母爱呀,一直到死还不放弃救助自己的儿子!
  每当我想起“二嫂二胖是被活活憋死的”这个残酷现实,心头就会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痛苦自责:你地震并没有受重伤,还能走还能爬,为什么不立即去四中教师宿舍扒二嫂她们母子?愧对二嫂啊,二嫂生前对你那么好!当然你可以有自己的解释,但你赶快不赶快去扒是一回事,扒出来扒不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事后听二哥讲,他在八中值班室被人扒出来后,两根锁骨骨折,领导叫他立即转到外地治疗,二哥躺在八中大操场上就是不肯走,他不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得到家里震后确切的消息,想亲眼看一看妻子和两个儿子是死是活,他坚信这个时候只要二嫂还活着,肯定爬也会爬到八中来看他。可一连等了几天,等到的是四中那边传来的二嫂母子三人都已震亡的音信,他这才在极度的悲痛中被别人搀扶着登上飞往沧州盐城养伤的直升飞机。一个多月后,二哥他们这批轻伤员返回唐山。当送伤员的大轿车开进唐山市区,望着满目疮痍的废墟和临时搭建的七零八落的简易棚,二哥实在憋不住了一下失声痛哭起来:“我现在哪还有家呀,地震一家子都死光了,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在送行人员反复劝说下,二哥不得不暂时回到路南区刘屯一带我父亲那里。
  二哥教了一辈子中学语文,大概是受文学作品熏陶过多的缘故,情感非常脆弱。地震那年二哥四十二岁,受到如此重大打击,从感情上很长时间不能解脱。那些日子,二哥见人就说:“唉,人生几大不幸是‘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现在我是妻、子一块儿丧,这命真他妈差(chai)呀。”震后一连几年,二哥胳膊上始终戴着宽宽的黑纱——地震后唐山人长时间戴黑纱倒是很普遍,但像二哥这样一连几年戴着黑纱不摘也很特殊。二哥震后在自己住的简易房里长年挂着镶着黑边的他和二嫂、大胖和二胖的合影,每到“7·28”和“清明”等祭奠日,二哥都要在遗像前摆好小供点,并早早备好烧纸,夜晚一个人走上附近十字街口去烧。二哥喜欢逛书店,那几年每买来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不忘在书的扉页写上:“献给我的爱妻之明,儿子大胖二胖。”那几年和朋友聊天,几句话后也总是絮絮叨叨扯到自己的家,扯到二嫂和两个儿子身上去。有时用二哥自己的话说:“我都快成了祥林嫂了。”
  如今二哥已经七十有二,两年前刚从大学讲坛上退下来,现在依然孑然一身生活在唐山。我在北京工作有时回唐山偶尔去看他,每次看到他为了琐碎的生活忙碌的背影就不由想到,如果不是三十年前那场大地震,二哥今天的家庭应该和其他大多数家庭一样,生活十分美满幸福:可惜,生不逢时啊!这个饱受“人祸”磨难的家庭——在离粉碎“四人帮”仅仅还差71天就要看到天亮的曙光时,却意外遭遇到突如其来的“天灾”——唉,一切一切的幸福啊,都被地震废墟埋葬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