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草长得真绝儿
——深夜品读张凡修诗歌《草地》
文/无题九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c09c40100kdyv.html
张凡修老师擅长写乡土文化细腻情感。
就青龙河畔的草地这首新作而言,其手法细腻精巧,声色鲜活,故事跌宕。
这首诗起笔对冲得狠,“甚至,我不该把青龙河畔的草地当作草地”。一开头就引人发问,为什么草地不该当作草地呢?中间一段有滋有味地抖出了青龙河畔草地上的草的特点:“仿佛鸡毛,一根一根,凑成掸子;一小撮一小撮,......相当于耙子齿;一小片一小片空白,正好盛下我的脚。”这几组排比句子,令你沉浸在他生动的描述中。而当你正品味个中子午卯酉的时候,他笔锋突来一个高挑——“正好我可以放肆地奔跑”,让你去想象他奔跑的样子。而这草地刚好盛下他的脚窝,你真的能想象出他的脚如何奔跑的吗?而且你也许只顾想象他奔跑的身影,而却忽略了他脚踩过去留下的细微精彩。最后一节,给你无法想象的出你不意:脚印消失了,消失得不可触及。那耙子齿样子的草,甚至没有搂过(踩过)的痕迹,就像被鸡毛掸子轻轻抹去了。哇!到了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惊叹,这草长得真绝儿,一小撮一小撮的,挺拔如耙齿;一根一根的油韧,活像个鸡毛掸子。就这样,青龙河畔的草地被张老师写出了性格特点和地域特征。
这首诗堪称是张凡修老师写作风格的典范,正如他自己总结的那样:捕捉不易人察觉的细节;起切迅速,景情过渡,恢宏吞吐,内蕴入骨;呈现时嘎然收拢,平叙时突起波澜,收尾时悄悄落地。
草地
文/张凡修
甚至,我不该
把青龙河畔的草地
当作草地
这儿的青草仿佛鸡毛,一根一根
凑成掸子,一小撮一小撮
不汹涌,不密植,不辽阔。甚至
不分蘖。充其量
也就相当于耙子齿。梳理
细小光滑的石子
腾出的一小片一小片空白
正好盛下我的脚。正好
我可以放肆地奔跑——
脚印消失了,消失得不可触及
甚至,耙子搂过的痕迹
也被掸子轻轻抹去
张凡修博客后记:
8月7号去了趟青龙河(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复的省级自然保护区),8号琢磨了一天零半宿,“憋”出这么一首“诗”来,已经是9号的一点半了。刚贴出,博友无题九九就在2010-08-09 02:36:39为我这首破诗写了评论,真让我感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