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2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主持人:我们请下一位提问。
网友:我刚才挑了几位老师说的,就是说到底中间地带是围绕以理想为目的的革命,还是以利益为革命构成的中间地带?
杨奎松:我想首先第一点稍微解释一下毛最初谈的中间地带,他是在1946年。他当时谈中间地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党内所有不愿意打内仗,或者说如果要打内仗就会引起美苏冲突的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人。为了说服他们,所以他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这样一个观点的基本逻辑是这样,因为有很多人担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完了以后马上爆发第三次施展大战,怎么样能够阻止?就是要和平、民主,要走这样一条道路。1946年中国当时也在走这样一条道路,但是毛泽东认为,在那个时代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一定会打内仗,如果要打就会有一个危险,就是党内领导人是否支持,是否敢打。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是否敢打。因为大家都担心美国和苏联会打起来,因为共产党的背后是苏联,国民党的背后是美国。国共两党打起来,美国和苏联肯定就会打起来,共产党是世界共产党的一部分,也是苏联整个革命的一部分。为苏联着想,为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着想,就不应该打,这是当时的一个基本党内主流的思想。所以,毛说,当时的这样一个情况,这种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美国和苏联之间有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和落后民族,这么大间的国家,美国要想打苏联,他们一定要先控制中间地带,也就是要先控制像中国这样的一些落后国家,先把这些地方占了,把这些地方的人民压下去了,控制住他才能够跟苏联作战,否则的话他跟苏联作战,中间的很多民族解放势力和共产党的革命势力等等都起来跟美国去造反或者是推导帝国主义,掀起革命运动,美国就没有办法全心全意跟苏联打。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毛认为中国革命,包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内部的爆发,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诱发美苏之间的冲突。所以不要怕,这是毛1946年提中间地带的一个基本思想。但是这是他的解释逻辑,就是他给党的领导干部解释这个问题,他用这样的一个说法,让大家明白,就不会出这样的危险,不用替苏联担心。其实我们自己现在在看他后来整个做法,包括他后来在1946年中期战争爆发以后,他提出提出了一个“纸老虎”的问题,大家知道毛跟美国记者有过一个谈话,在那个谈话过程当中,明确提出来说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问题提出来,实际上毛也是给党内打气,这一句话的整个意思和整个形容词的意思就是说一点,敢不敢打的问题现在解决了打内战的人都同意了可以打,下面地下的问题,美国那么强大,国民党那么强大,能否胜?再做进一步解释,告诉你们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人民都站在我们这一边,你只要是把人民这条路算清楚你就会明白,共产党不会输,国民党必败,美国人没什么可怕,他们都是纸老虎。
所以,从这样一个逻辑,你看他一步一步这样在党内解释,然后一步一步下决心进行这样的一个比较大规模的战争的准备和国民党进行一个全面战争的较量,你就可以较量,其实他最重要的,他考虑的问题就像刚才张老师讲的,他实际上考虑的是中国自身的利益,也就是中共革命的利益。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跟国民党妥协了,毛泽东当时讲过就是三个前途,第一个前途就是跟国民党共同组织这个政府,这个政府肯定是以蒋介石为首,由蒋介石独裁,共产党没有任何地位。另一个前途就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妥协,共产党派一些人去做官,而且把一些地盘划给共产党,也就是跟国民党平分天下,以当时中共的力量和国民党的力量,共产党只占很少的地方。第三种前途,毛提出来,我们要争取的前途是什么?是要把整个的中国控制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首先要发展军队,首先要占领更多的地方,如果我们发展到150万以上的军队,如果我们整个的占领地方人口达到全国四亿五千万人口的1.5亿人,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天下控制下来了,整个将来的所谓联合政府和将来任何妥协也好,都必须以我们为中心。所以这个是毛的一个基本的想法,他希望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他希望能够夺取全中国,但是如果那个时候你完全不考虑苏联,很可能会受到苏联的干预,因为苏联可能不愿意打。在1946年的时候,苏联还没有跟美国完全翻脸,所以他必须要顾及到苏联的立场,同时也必须要顾及到党内相信苏联式中国背后最主要的靠山的心情。
所以,他提出来他要做这样的解释,但是他内心想的是我们不能完全迁就和看苏联的脸色,不能过多考虑苏联的利益,我们要考虑我们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前途。如果我们从这一点上来看,其实我们可以注意到,就是毛的整个想法就是这个例子当中,这个例子毛自己也解释,我们讲的历史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这个利是有接近性的,不是单纯的为了某一个小集团,为了少数人,是阶级的利益。这个阶级的利益在今天看起来,可能今天对苏联有一定的影响和一定的危害,甚至有一定的威胁,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实是在帮助苏联,帮助苏联革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革命如果成功了,毫无疑问苏联就巩固了,如果中国被美国扑灭了,那苏联将来也没有什么好日子可过。所以从这个逻辑上他有他的理由,他有他这样解释的基础。谢谢!
网友:杨老师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去年有一部电影《十月围城》,他里面对于辛亥革命有一个表述。虽然是一部文艺作品没有严谨性,但是它也展现出了对革命的另外一种展现。其实我们看到了在革命中,其实很多人除了少数精英份子之外,其实大部分人对革命并没有自觉的意识,并不是出于伟大的理想,而可能是出于一种报恩或者是出于同情的心理。我想说他们精英份子和普通民众份子的不自觉,他们是怎么样形成革命合力机制的?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注意到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合法的手段去打总统,其实他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宪政的国家。但是我们发现袁世凯当时他的权力完全相当于皇帝,但是他还是要称帝。我们发现在后面中国历史每次关键的选择的时候,总是不能够选择一个正确的道路,就是不能达到一种政治的和解,而是往往通过暴力的手段甚至是不惜通过一种内战的手段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一直走到今天才会形成这样一种体制。我就想问,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杨奎松:我想第一个问题,应该是这样来理解。实际上我们可以注意,假如我们看中共领导的农民和中共领导下的基层干部,我们会注意到,其实很多的基层干部是农民出生,他们最后跟了中共,一直革命到成功,当然也有很多人牺牲了。从这样一个背景其实我们其实可以了解到,他们确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自身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有很多的家庭或者有各式各样的经济状况和文化思想和苦闷的地方,他们认为他们跟共产党的主张和宣传能够合在一起,他们可以认为在那个方向找到他们未来的解放和个人前途和出路等等。很多的共产党人,特别是后来加入的很多人,其实我们今天可以看的很清楚,他们不是单纯的为了理想,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一直在解放以前,他们可能革命了十年和二十年,他们也并不太清楚共产主义是什么,这是中国的农民。毛泽东在很多场合下讲过这样的话,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特别是他在七大以前就专门讲,很多中央委员都是六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选出来的,很多人对共产主义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如果再往前,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农民党员就更没有什么概念。所以他认为党内的教条主义的强人在党能够占据很有利的地位,毛甚至没有办法跟他们在理论上,到延安时期都没有办法跟他们争,就是因为王铭他们能够用很熟练的马克思主义去教育没有太多文化的党员。所以毛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和非常大的弱点,而这个弱点恰恰是我刚才讲的所谓一般民众整个精英的关系。
但是,这里面其实说到底,毫无疑问还是有一个利益的问题。比如说共产党为什么在很多地方都会赢得农民的欢迎?比如说在苏埃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楚的现象,在苏区刚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刚刚开始分土地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时候,农民非常欢迎共产党。然后白区很多的贫穷农民,他们甚至会偷偷的跑到苏区来,在苏区落户,然后想办法分土地,然后过富裕的日子,他们会迎合共产党。等到战争打的很激烈了以后,苏区开始陷入到战争之中,特别是苏区本身又采取一些很过火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农民又开始往外跑。很清楚的反映,就是农民或者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民众跟共产党之间关系,其实有一种利益关系,就是他怎么样通过共产党来获得利益,他觉得共产党给他能够带来利益就觉得共产党好,觉得共产党不能带来利益他就干脆离开共产党,这是第一。
再一个就是解放战争期间表现出来的,当然也是在其他的一些场合也有表现。比如说抗战期间也有表现。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人的日记和通过农民自身的回忆可以看的很清楚,就是中共和国民党两的党和两支军队,他们之间的差别。比如说共产党的干部和国民党的干部。共产党的干部当时在共产党期间,他整个收入和津贴就是两块钱,就是一个县长的情况基本上是两块钱。如果是一个国民党的一个县长,一般都是180块钱,180块钱的县长往往还不干什么正经的事,而共产党的县长比较卖命的干一些老百姓欢迎的事情,这样的话共产党的县长和一般民众的关系就比较好,他的威性就比较高,这是一个例子。
再有一个就是,中共的军队,中共的军队在相当一段时间,他比较注意他的纪律,很多建国以后,特别是中共在解放战争当中进入到城市和进入到很多乡村去的部队,赢得了很多当地知识分子的欢迎,特别是很多的地方的小知识分子非常的看好共产党。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举的最多的例子,比如说我们今天宣传的比较多的解放军到了上海以后露宿街头,不进家里,买东西要给钱等等,绝对不像国民党当兵的那样,在北京和平谈判的时候,当时张治中讲过一段故事,他对当时的中国代表团讲,他说:我到北京以后,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触。他到故宫去参观,在故宫碰到了一个士兵他没太注意,他从士兵行径的队伍当中他就穿过去了,等他反映过来的时候,士兵们停下来了,站在那里等他过去。等他过去以后士兵们才走,他说就这样一个情况给他很深的印象。他说:如果我要是在南京,碰到国民党的部队这样走的话,我肯定会被人给踹了,这些士兵肯定对他很凶了。他说,没有想到中共把自己的士兵教育得那么好。所以,你就可以看到后来国民党的一些人最后也倒向了共产党,这里面也跟中国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所谓的纪律性,与他的公正性或者是清廉等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所以,我想的话,一般民众和精英和中共能够走在一起,或者比较多的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拥护中共,这是有一定当时的特定中共自身的条件和他自身的一种做法,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中共也给一般的工人和农民,确实在一定的阶段带来了一定的利益,这几者都结合在一起的。
袁世凯方面的问题,我就不好讲的特别多。因为我对文化的东西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我想有一点可以讲。如果我们看世界历史的话,如果推翻了一个皇帝的话,推翻皇帝的那个人,革命者然后做皇帝,这种情况其实很多,并不是个别的。而且即使这样的人做了皇帝,未必就是老百姓欢迎。比如说法国特别是拿坡仑上了以后,最后拿坡仑还要经过人们的投票,老百姓还是拥护他做皇帝的,也不是说帝制就坏,或者说共和就一定好。这实际上跟那个社会本身的文化确实有一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话,专制的传统也跟社会的发达程度也是有联系的。因为社会本身没有达到那样一个政治上的要求,因为我个人认为专制和民主之间的问题的产生,专制被民主所代替,很大程度上要个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也就要有自由经济和个人的权利和权力的保护和法治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配套各式各样的东西要产生出来,专制的东西才能够被彻底的代替。谢谢!
张耀杰:我补充几句,就是说《十月围城》的那个时代,也就是辛亥革命时候的精英不是国民党。辛亥革命时候的精英实际上是立宪派的人,真正的国民党只能够是中等人士,算不上精英,也算不上太差的人,就是稍微有一些文化的人。实际上国民党就是一个会党,所谓会党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半黑社会的一个组织。像汪精卫、胡汉民、黄兴这些人在日本留学几乎是没有读书的,有的可能读了半年,然后就去干他们所说的革命去了,他们基本上没有读什么书,他们是算不上是精英的。干革命的人永远不可能是精英,更多的是黑社会性质的会党,也就是游民和流氓。 |
|